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凝聚亿万民众的精神伟力
内蒙古新闻网  15-09-03 08:23 打印本页 来源: 光明日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迸发出砥柱中流的能量

八路军战斗在长城上。沙飞摄

毛泽东与斯诺。资料图片

  1936年7月13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长途跋涉后终于看到了“苍翠山谷中的一片古老城墙”:“红都”保安(今延安市志丹县)就在眼前。今天,保安城墙已毁于炮火,中共中央驻过的窑洞尚存。城北炮楼山下“保安革命旧址”,右起第四孔窑洞便是毛泽东故居。正是在这里,他与斯诺多次长谈。

  “两人最重要的一次谈话发生在7月16日晚间,主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前馆长白保荣在窑洞中还原当晚场景——

  熄灯号吹过,斯诺如约而至。毛泽东搁下正在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笔,交叉双腿,背倚窑壁在土炕上坐定。斯诺坐在他对面的方凳上。谈话从晚9时许延续至次日凌晨两点。

  中国如何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条件有三: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战争将打多久?最首要的决定因素,便是“中国人民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最终,一言以蔽之:“全中国人民的动员和团结,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从1932年以来所一直主张的。”

  1932年至1936年,4年时间化作一个个坐标,绘成一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蓝图——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携手抗日前提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代表团在共产国际大会上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4个多月后,在子长县瓦窑堡,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1936年6月9日,鲁迅如是赞扬毛泽东“各派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

  “《八一宣言》反映了中国社会矛盾正在转化,由阶级矛盾占主导地位转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到了瓦窑堡会议,民族矛盾已经激化为主要矛盾。我党适时调整了战略重点,国内革命战争让位于抗日战争。”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郝凤年分析。

  历史总在选择自己的转折点。于是,当在长征中淬火重生的红军立足保安,当抗日救亡的狂澜再难遏制,中国共产党于陕北窑洞中开启了一段更加艰难而坚定的征程——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为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向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进步文化人等亲笔写了数十封信。“不分党派,团结御辱”,言辞真挚,饱含期盼。

  令瓦窑堡会议纪念馆原馆长王志厚印象深刻的是,为民族大义,共产党甘愿退让牺牲:“1936年春,蒋介石逼迫东北军‘剿共’。此时中共中央已与东北军达成了联合抗日协定。为了让张学良对蒋介石有所交代,党中央决定让出条件相对较好的瓦窑堡,于6月迁往贫瘠偏远的保安。”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第一时间电邀中共中央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大计,与国民党谈判。

  “杀蒋报仇”还是“联蒋抗日”?如何化解一触即发的内战危机?15日,以周恩来为首的9人代表团从保安出发,奔赴西安。在代表团和东北军方面的齐心努力下,谈判终获成功。25日,答应重启国共合作的蒋介石被释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释放出砥柱中流的巨大能量,赢得了全国民众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的热切凝望。

  今年8月14日,“国际友人在延安”展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幕。史沫特莱、尼姆·威尔斯……指着毛泽东在陕北接见过的诸多记者,纪念馆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建儒有感而发:“毛泽东曾对史沫特莱说过,‘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正因为此,看似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才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心骨与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王斯敏张哲浩杨永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3日05版)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