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致敬——光荣的支前模范!
 

   康存女:游击队员就是亲人

  “八路军游击队员在我家养伤时,我们就拿他们当亲人看待,因为乡亲们都知道八路军是打鬼子的。”93岁的康存女老人精神矍铄,谈到70年前的那场战争,老人对八路军游击队的记忆依然清晰。

  1944年,日军对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一带的大青山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时,一名姓李的队员腿部负伤。当时17岁的康存女已经结婚,嫁到美岱召瓦窑村。婆婆把这名队员带回家里养伤,没过几天,日军进村扫荡,来到康存女家,看见炕上躺着一个人,就问是什么人,康存女没有慌乱,对鬼子说,这是我的小叔子,感冒了,盖着被子捂捂汗。由于康存女的机智,这位游击队员躲过了日军的盘查。

  康存女回忆说:“这名队员在我家养了两个多月的伤,当时正赶上过年,我婆婆去别人家时见人家正在做年糕,就要了两块带回家给这名队员吃。我记得那名队员一边吃糕一边说谢谢大婶。养好伤后,这名队员又重新投入到了战斗中。”

  “那时,八路军经常进村向村民们宣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宣传群众路线。大家齐心协力,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战,妇女给八路军战士做麻鞋,乡亲们抓紧农业生产主动多交粮食,有的乡亲主动加入站岗、放哨的队伍,有的给八路军送信……”

  9月5日,康存女在儿子的陪同下走下火车后激动地说:“从来没想到能受邀参加阅兵庆典,亲眼见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亲耳听到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感觉太荣幸了!解放军战士十分威风,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很激动。”

  老人的儿子李福东说:“北京给参加阅兵的抗战支前模范每人1枚纪念章,老人对这枚由五角星、和平鸽、稻穗和刻有1945—2015字样的纪念章爱不释手,每天挂在胸前。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觉得,母亲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给我们做了好的表率,我们要将父母的经历、奶奶的事迹辈辈传下去,告诉后人,要爱党、爱祖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来回报先烈们!”

  闫忠:我家有个“李叔叔” 

  85岁的闫忠是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村村民,右眼失明,身体还硬朗。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往事,老人说:“我家那时就住在美岱召城墙边上,父亲靠做鞋的手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闫忠记得自己七八岁的时候,父亲收留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他管这个人叫“李叔叔”。李叔叔白天和闫忠的父亲学习做鞋,晚上就和闫忠睡在一铺炕上,给闫忠讲各种各样的古代传奇故事,偶尔也讲日军在中国胡作非为、八路军带领穷苦人打鬼子的事。有日军进村搜查的时候,父亲和他就把李叔叔藏在家里的山药窖里。父亲经常让闫忠到村子边上转转,告诉闫忠一有情况就立刻跑回来通知自己和李叔叔。那时的闫忠虽然没有问为什么,但已经明白了许多。

  后来,闫忠开始替李叔叔给附近一个村子的人送情报。有一次送信,两个村子相距四五十里的山路。闫忠一路逢山翻山、逢沟越沟,丝毫不敢耽搁。饿了在路上啃几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喝几口路边的溪水,信送到后,又一口气往家里赶。后来他才知道,他那次是给八路军绥察独立二支队的于占彪司令员送的信,那封信正是请求萨县抗日民主政府配合,适时切断日本鬼子从美岱召到西协力气的电话线,为部队袭击红沙口鬼子创造条件。类似这样的送情报的故事,闫忠还有很多。

  李叔叔在闫忠家住了五六年,把闫忠当成自己的亲侄子。后来,游击队撤出美岱召,李叔叔随游击队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几年后,同村人叛变出卖了父亲,说父亲曾经长期掩护过地下党。父亲为躲避敌人的搜查逃走,再也没有回来。闫忠和母亲投奔到邻村的姥姥家,和母亲相依为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一位部队领导在镇领导的陪同下,到村里看望当年掩护自己的老乡。闫忠一看,这人正是当年的李叔叔。那一次,李叔叔还专门请闫忠一家到呼和浩特市住了几天,闫忠也终于知道了李叔叔的真实身份。李叔叔真名叫王弼臣,时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抗战初期,他化名李国英,奉命从延安来到美岱召开展革命工作,以与闫忠一家共同生活掩护身份。抗战后期,他还担任过中共萨(县)托(县)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共萨县县委书记兼县长等职务。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