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府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 警方总结8大骗术提醒学生莫上当
内蒙古新闻网  15-09-07 09:4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首府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 警方总结8大骗术提醒学生莫上当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大高校也将迎来大批新生,这段时间也是大一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骗子抓住大一新生思想单纯、人生地不熟等特点实施诈骗,冒充新生接待员,拎走行李一去不回;冒充老师和学生干部等8类骗术,新生们尤其要注意防范。赛罕区公安分局民警提示,新生们要随时保持警惕避免受骗。

  “调虎离山”偷走行李

  新生到学校报到人生地不熟,骗子时常会在车站、校门口等地冒充接待人员,先是“热情”地帮助看管行李,随后再“调虎离山”,趁机偷走行李。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代交学费“学长”一去不回

  骗子通常会假冒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家长、学生主动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新生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不可以将钱物交给陌生人。

  诈骗电话骗取卡号和密码

  有些学生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电话内容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警方提醒,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打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冒充老师给家长打电话骗钱

  骗子往往利用家长失去警惕的机会,实施骗局,因此,家长务必要对此类电话提高警惕。学生在报到后,一定要认准自己的辅导员,并将辅导员的电话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冒充室友盗走新生钱财

  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的财物。对陌生人,应想办法确认其身份,离开宿舍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者存放起来。

  盗用重要证件办理各类卡

  自己的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应妥善保管,不能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证以及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电话卡、借记卡等相关有价凭证。

  上门推销可能是假货

  去学生寝室上门推销是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不要轻信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附近的正规超市购买。

  冒充学校骗取钱财

  在学生报名专升本后,会有自称是校方的人前来告知必须提前进入某某高价培训班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是真是假,大家一定要多加留神,也许这就是个骗局(首席记者邢占国 通讯员闫玲娟)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