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老兵讲述 聆听历史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刘茂英: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两次负伤接受战争洗礼

  几年的解放战争,刘茂英从司号员到战士,随着部队南征北战。部队每前进一步,都是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梯。1948年,在著名的的集宁战役中,刘茂英右腿被子弹击穿,幸好没有伤到筋骨,也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从此开始了他负伤的战斗经历。聊到受伤,老人给记者看了背部的疤痕,他说:“对于我来说,这疤痕如同这些军功章一样,是一种荣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刘茂英响应国家号召,自愿报名奔赴朝鲜,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至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在缺粮、缺水、缺弹等严重困境中,刘老所在的分队负责伏击敌军坦克,但刘老却不幸被飞来的弹片打中背部。“当时我是班长,被弹片打中的一瞬间,顾不上疼,满心后悔自己没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没能把坦克炸掉。过了一会儿,有战友过来扶我,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交给你们了!’”刘老缓缓地回忆,目光凝视着前方,把记者也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为刘茂英留下了战争创伤的永久记忆。刘茂英被切除了一片肺叶,断了好几根肋骨,经战后鉴定,为二等甲级伤残。1956年,刘茂英转业到内蒙古农牧系统工作,第二年,被调到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林业局,1977年离休。

  是儿子们心中英雄

  “前一段时间,新闻里播出了韩国归还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父亲看过之后,默默地哭了好几次,还把报纸上登载的相关新闻剪下来收藏。对于抗美援朝那段历史,留给父亲的是不可磨灭、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刘茂英的儿子刘宝林说。

  对父亲的情感,刘宝林除了关爱,更多的是敬重和仰慕。刘宝林告诉记者,每次和朋友们说起父亲当年参军打仗的事迹,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父亲是个有担当的人,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家庭,他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受父亲的影响,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父亲用他的一生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人。”刘宝林说。

  关于刘老的生日,儿子们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因为父亲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我们和父亲商量,就把每年的7月1日作为父亲的生日。父亲很高兴,他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繁荣昌盛的国家,党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70年的坎坷人生,70年的出生入死,70年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生命付出,他已经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了。

  已83岁高龄的刘茂英和老伴马爱如现居住在呼和浩特。两位老人膝下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也许是受到刘老的影响,三个儿子都当过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部队。如今,孩子们事业有成,刘茂英和老伴也过上了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逢年过节,儿孙们齐聚刘老家里,一家人其乐融融,让左邻右舍的老人们分外仰慕。

  耄耋之年的刘茂英腿脚灵活,耳不聋眼不花,平时爱看杂志和报纸,每天早上都要出去走三五公里。刘老说:“现在的好身体全靠打仗那会的行军锻炼,那时候的苦日子,让我受益终生。”

  打开刘老的衣柜,清一色的军绿色衣服,儿子刘宝林说:“老父亲就喜欢穿军装,别的衣服都不穿,军人情结伴随了他老人家一辈子。”一辈子的军人情结,一辈子的军人风范,一辈子的精神寄托。

  说起刘老的最大心愿,刘老说:“国家的政策好,对待我们这些老兵也好。希望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工作,算是替我回报社会。”采访结束时,刘老幽默地用朝鲜语向记者说:“谢谢”。(赛男 赵静)

  刘茂英简介:刘茂英,83岁,1932年出生,残疾军人,祖籍山西,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2岁参军,成为一名司号员,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甘岭战役中,不幸负伤,造成二等甲级伤残。刘茂英说:“对于我来说,疤痕如同军功章一样,是一种荣誉。”

  1956年,刘茂英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系统工作,第二年,被调到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林业局,1977年离休。

  现在的刘茂英老人,身体康健,儿孙满堂。刘老说:“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我常常告诫我的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和谐生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