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幸福新生活】卓资县留住古城乡情
 

  原标题:一村一品一特色

  卓资县留住古城乡情

  黄绿相间的农田、黄墙红瓦的民居,一条一米多宽的乡村水泥小道曲折通向家家户户,村中心文化大院门前的凉亭里,人们聚在一起打扑克牌、玩麻将……仲秋时节,沐浴在夕阳下的卓资县复兴乡西大同营村,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田园风光。

  村支书杨长青指着身后的文化院,感慨地说:“我们村的人祖上都是从山西移民来的,农闲就爱聚在一起扭秧歌、唱二人台,人们习惯称之为‘当街文化’。你看,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不说,大家还强烈要求重新盖了这个文化大舞台。”

  杨长青介绍说,原来村里有个小舞台,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这次“十个全覆盖”实施中,征求群众们的意见时,大家一致要求重修舞台。所以政府投入90万元,村民们自筹了15万多元,在原有舞台的基础上,扩建成一处四合院,设立文化活动室、小剧院以及民俗文化陈列室、棋牌室等文化设施,又修建了一个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

  说起文化大院,65岁的高培生大娘高兴地说:“现在白天忙活,早晚闲时就在广场上跳跳广场舞、打打扑克,晚上外面也亮盈盈的,大家都不愿早回家。如今呀,村里闲言碎语少了,邻里也和谐了。”

  为了让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卓资县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县域经济总体规划、五年扶贫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沿线环境整治规划,坚持大拆不大建、大包不大揽、苦干不蛮干,严格把握保留乡情乡愁、保持农村风貌、保护田园风光的原则,统筹考虑民俗文化、地缘特点、旅游资源、产业布局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实现了“一村一品一特色”。

  一出卓资县城,沿着110国道行走大约25公里处,便可看见仿古城墙、青砖红瓦的两溜民房沿路排开,并向北面的村庄延伸,这便是依托战国武要古城遗址的梨花镇土城子村。走进土城子村,家家门口都有一个特殊的门牌,不仅标着街牌号,还标着包扶单位及包扶人等信息。住在村中心的石换栓老人拿出一张明白卡:“这换瓦、换门窗、院墙维修、抹灰、粉刷啥的,政府给咱补贴了多少钱,自己掏了多少钱,一目了然,没有糊涂账。”

  村容村貌变化了,农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59岁的黄连奎开了个小饭馆:“今年我们土城子打造‘武要古城’,重修了烽火台,来看古城的人多了,我的饭店也红火多了,比去年多出一倍的客流量!”

  据了解,今年该县共投资3.86亿元,完成8个乡镇、53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记者皇甫美鲜)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