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老师,才能成为好老师。用爱教学生,才能教出好学生。”9月9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先锋路小学的陈喜平老师分享了她从教31年的最大体会。
陈喜平从教31年,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三心”法。
“留心”。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陈喜平养成了一双观微知著的“慧眼”,按照她的说法就是早于学生进校,晚于学生离校,和学生们一起清扫卫生,一起早读,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此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将其应用到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知心”。做学生的“知心大朋友”是陈喜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教师认为大人不可能和小孩知心,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从教31年,陈喜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只要努力老师也会成为小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了更好地“知心”,陈喜平总结了这样一个经验,“多问、巧谈”。在陈喜平的眼里,问学生、问家长、问生活、问学习、问爱好……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想方设法地涌过各种问题来了解学生,“只要多问问、多听听,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再调皮的孩子也有可爱的地方”。
“爱心”。在从教生涯中,陈喜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陈喜平说,教师的爱是世界上一种特殊、无私、伟大而公平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陈喜平的“三心”教育不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受和认可,而且也获得了家长们的赞扬,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对陈喜平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陈老师从来不歧视学生,不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就看不起学生,她真正做到了既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学生个人成长中的朋友。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像陈老师那样做到了用心做教育,用爱教学生,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会大有希望。(首席记者邢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