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扎旗广大党员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转变观念、升华思想,和农牧民群众的感情更浓了、距离更近了。
发展方式,在这里转变
没有农牧业的转型,就难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没有农牧民和农村牧区的转型,就难以实现社会结构的转型。扎鲁特旗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际,不断赋予“十个全覆盖”以新内涵,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幸福品牌。他们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推进通辽北部牧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推行“10+N”模式,即在完成10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实施村屯绿化、产业富民、清洁行动三项工程,确保一次投入到位、一次建设成型,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彰显地域特色。
牧民毕力根达来与赛音乌力吉、洪格尔巴特三户联合建起了生态家庭牧场,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棚舍、窖池、饲草料基地建设和购进新型农牧机械。目前,联合生态牧场已围封草牧场8700亩,建设饲草料储备库、储草库和机械储备库各一处、450平方米,大小畜存栏1110头只,其中牛存栏320头、羊存栏650只,2014年总收入达到1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该旗根据不同嘎查村的基础条件、经济类型、产业基础,按照达标村、提升村和高标准示范村三种类型分类推进。以304国道和306省道“十字”骨架为重点,计划投入资金2.58亿元把沿线可视范围内的34个嘎查村(分场)打造为示范典型样板。
以构建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同体,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扎鲁特旗构建多种合作方式,先后引进蒙草集团、邦杰集团、山路集团、兆君集团、海底捞、旭通等大型农牧业龙头企业,将一个个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农牧户,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缔结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集团军”,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壮大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条。目前,全旗已建成种植养殖专业村170个、现代化生态家庭牧场587个、规模化养殖场247个。农牧业产业呈现出特色化、产业化、园区化态势。
改变陋习,扮靓家园。该旗把城乡清洁行动作为抓手,把改变农牧民生活陋习作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内容,以鲁北镇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各苏木镇和国有农牧场所在地、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村及“十个全覆盖”嘎查村为重点,动员全旗干部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倾力营造亮丽洁净、交通顺畅的清新环境。他们建立了旗四大班子副处级领导干部包联鲁北镇城区主街主路、苏木镇场党政领导干部包联嘎查村分场、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包联嘎查村主要街巷、嘎查村党员干部包联农牧户的长效机制,完善了“门前四包”、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层层签订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强化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和综合整治监督检查,逐步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习惯,有效促进了城乡清洁行动常态化,形成了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利用好“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旗共出动5.9万人次、大型铲车与运输车5400余台次;新建垃圾处理场5处,安排专职保洁员110人,设置垃圾箱382个;疏通清理防洪排水沟1万延长米,清除废弃网围栏3.1万延长米;整理铺平路肩24.2万延长米、砂石1.6万立方米,整治平整面积达3万平方米;清理村内卫生死角900余处、垃圾10.8万吨,发放宣传材料1.8万份,张贴标语3000余张;拆除违章建筑536处,清除杂物160处;栽种树木9万棵。
扎鲁特草原,如诗如画;“十个全覆盖”工程,如火如荼。扎鲁特农牧民的幸福生活,从这里起步!
(首席记者郝文秀特约记者刘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