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村村户户;
一排排整洁漂亮的新村民居点缀在绿色的田野;
一栋栋设施完备的牛舍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
金秋九月,走进科左后旗,处处可见一幅幅壮观靓丽的新农村画卷。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科左后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把实施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执政者对农牧民的郑重承诺,举全旗之力,攻坚克难、日夜奋战,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今年,该旗共投入资金6.87亿元,在123个嘎查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时对去年26个“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提档升级,增加了37个自然屯(分场)街巷硬化、院墙改造、墙体粉刷等建设内容,使全旗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在科左后旗大地,这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的攻坚战仍在继续,广大干部群众齐上阵,大干快上,一处处脏乱差的景象正在逐渐消失,一座座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精心谋划民生工程得民心
“村里建了休闲广场,我们每天晚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跳舞唱歌了!”
“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啊!现在好了,土路变成水泥路了,又干净又方便了!”
“村里为我们挨家挨户都修了漂亮的院墙,还让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村里有了卫生室,有个头痛脑热的,再也不用进城看病了!”
……
在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子嘎查的村民休闲广场上,谈起“十个全覆盖”工程,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诉说着村里发生的可喜变化。
“十个全覆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科左后旗作为国贫旗,面对贫困人口多、财政困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一直以来都是科左后旗旗委、政府关心关注并不懈努力的方向。
为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科左后旗针对重点难点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形成了主要领导直接抓、责任领导重点抓、牵头单位具体抓、协作单位配合抓、全旗上下联动抓的格局。从2月初开始,旗乡村三级干部开始进村入户进行摸底分类,对160个嘎查村和自然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内容进行逐村对照核实,按照“缺啥补啥、产业配套、一步到位”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增的37个自然屯的建设内容、投资概算、规划意见进行了详细汇总,经领导小组反复审核后,由旗委农工部牵头逐村落实建设内容、实施单位、完成时限等。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分项落实,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时,根据新增自然村屯和提档升级嘎查村实际情况,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规划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科学对接、同步推进、统筹安排。对实施的嘎查村,逐村编制施工规划,明确工程量、资金量和完成时限。对实施的具体项目,按照村庄规划审定其建设内容和标准,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针对性。
路通了,水来了,幸福新生活有了盼头,科左后旗人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在夯实农村发展根基上再鼓干劲。
大力推进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科左后旗各个行政村屯,到处都是火热的“战场”。“十个全覆盖,幸福到家来”,这些令人激昂奋进的口号不仅书写在每个新农村的院墙上,更是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付诸于每名干部群众建设家园的行动中。“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从四大班子到苏木镇、嘎查村组,科左后旗广大党员干部没有正式休过一个双休日,“白加黑”“五加二”,在干部的身上,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他们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该旗实行旗级领导包联苏木镇、旗直部门包联嘎查村、工作队驻村的工作机制,对重点苏木镇和嘎查村实行旗级领导双重包联,定期分析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旗镇两级1310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做到工程不完工、人员不撤退。
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该旗抽调15名科级后备干部组成五个督导组,对各苏木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督查,确保天天盯进度、天天有变化。旗人大和旗政协对各苏木镇“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专题视察,旗委、旗政府“两办”督查室随时抽查,确保施工进度。
目前,该旗已完成危房改造1970户。实施街巷硬化188个嘎查村、667.8公里。新建砖路158公里、院墙改造214.8公里、粉刷墙体130.5万平方米、硬化路肩23万平方米。建设安全饮水工程67处、标准化卫生室120所、文化活动室123间,文化器材已安装完毕。建成便民连锁超市81家,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28000户,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已实现全覆盖。校舍改造5所。建文化广场21个。安装路灯1103盏。街路绿化35公里。农村牧区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1326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36825人的社会养老保险正按时足额发放。
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新家园
沐浴着秋日的艳阳,记者走进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雪白的围墙上“村民公约”“卫生公约”等标语格外显眼;整洁的院落内,绿意浓浓的蔬菜、花草给村子平添了生机;路边的树荫下,忙完农活的村民们笑声不断,畅谈着“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幸福生活……
“这环境好了,村民的素质也日益提高,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你看我们村,比城里还干净呢!”嘎查书记苏雅拉图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
苏雅拉图说,为了让整洁的村落保持下去,嘎查划分了各户环境卫生责任区、绿化成果责任区,实施了“门前三包”的管理方法,同各户签订了绿化成果归户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协议,成立了由村民、村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指导评比小组,定期对各户院落、责任区环境卫生进行评比打分,通过村广播、宣传栏通报评比结果。通过落实责任、构建机制,提升村民爱村、护村、建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化。
“政府都帮我们建的这么好了,我们咋能不好好维护它呢!”
“我每天都要把门口周边扫一扫,要不然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似的。”
“我们都比着干!家里外头都得收拾干干净净的,要不,大家伙会笑话的。”
……
谈起村容村貌,正在乘凉的村民们纷纷感慨。
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科左后旗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旗专门制定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管理办法,在规划建设、产业支撑、公共服务、文化培育、文明创建、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各苏木镇(场)、嘎查村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嘎查村实行嘎查村干部、党员包路段制度,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并将“门前三包”、定期清理垃圾、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奖惩等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农牧户、管护队、嘎查村、苏木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全民共建、多方共管”的格局。管理中,特别重视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宣传、动员、组织、管理作用,对“两委”班子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定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
产业支撑农牧民收入节节高
该旗坚持一手抓“十个全覆盖”,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力争实现每个嘎查村都有支柱产业,不断促进农牧民增收。
南部以现代农业为主,实施《2013—2017年东部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对示范区内农田进行全面改造,建成玉米节水高产高效农田8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20万亩,农田深松、玉米水稻新品种、配方肥、不同播种密度等试验示范区10处。在金宝屯镇、散都镇种植有机水稻1万亩。
北部以发展黄牛产业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黄牛交易市场,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在努古斯台镇道乃营嘎查,新建的33600平方米养牛小区已存栏母牛1200头,今年嘎查人均收入将达到1.8万元。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今年新增黄牛456头,好力宝村比去年多出售育肥牛336头。目前,全旗已建起养牛小区46个,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了好力保、明明安、束力古台、白音淖尔等标准化黄牛养殖小区(场),成为全市的亮点工程;建设母牛繁殖示范村30个,新增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牛场(小区)5个,肉牛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2100户,育肥牛专业村31个。今年全旗肉牛存栏59万头,出栏4.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3%、55.2%。“十个全覆盖”嘎查村累计新增黄牛3.5万头,仅黄牛养殖一项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科左后旗,在一系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尽情挥毫泼墨,村庄秀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描绘出一幅更加秀美壮丽的新农村画卷。(记者 牧人 特约记者 赵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