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记者走进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西社村,一排排白墙红顶的砖瓦房格外显眼,水泥路横贯东西南北,直通村民家门口……
丁凤莲的家宽敞明亮,现代时尚。她说:“原来住的是40平方米的土坯房,丈夫9岁时盖的,已经住了45年。窄小憋屈,夏热冬冷。遇上刮风下雨,屋内跑风漏雨,阴冷潮湿,难住!”
去年,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王爱召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采取国家、自治区、市旗补贴和个人出资的办法,对西社村的所有危旧房进行集中改造,政府补贴2万多元,个人只需掏8万多元。丁凤莲和村里270户村民一道,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砖房,水泥路也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春节前,村里每天鞭炮声不断,庆贺乔迁之喜,丁凤莲和丈夫高兴得睡不着觉。
“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现实了,住上新房奔小康!现在家里种着60亩地,养着6头奶牛,40多只羊,一年收入15万元没问题。”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丁凤莲脸上绽出笑靥。
“以前村子的路坑坑洼洼不好走,没有卫生所,村民看病要跑几十里路,现在这些难题都解决了。”村民郭根河在旁插话。
郭根河家盖了两套房子,一套他和老伴儿住,一套儿子和媳妇住。外面看着普通,屋里的设计却充满现代气息:暖气、地瓷砖、贴了壁纸的墙面……房间还做了吊顶,安了吸顶灯。郭根河自豪地说:“这套房子内装修是我学设计的女儿亲手设计的,97.6平方米,全部按照装修楼房的样式设计。你看,这个是卫生间,炕是暖气炕,烧一个小锅炉就行,干净暖和。”
针对住户相对集中的特点,西社村在危房改造施工开始前就邀请规划部门进入,对村庄、巷道等进行统一规划。相关部门还采取依工程进度分期补贴的方式,只要开工就先补贴一部分,工程实施过程中再补一部分,其余部分待建成验收合格后全部补齐。农户还可以根据经济条件和家庭成员情况自行参与建设,大大降低了成本。
西社村党支部书记赵在奇说:“西社村是达拉特旗沿河地区典型的传统村落,共11个社,现有农户603户2320人,人口密度高,改造难度大。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新建房屋202户,改造38户,硬化街巷3.4公里。依次建起了文化室、卫生室和便民连锁超市,2014年完成总投资1550.3万元。村民的新房基本都是自建,每户至少节约3至4万元。”
西社村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创新改造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危房改造工程真正成了农牧民的“暖心工程”。目前,该村安全饮水、户户通电、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已经实现全覆盖。同时,通过旧村集中整治和村民自主管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据达拉特旗旗委副书记王三石介绍,西社村的危房改造让村民唱主角,村干部包户,在拆除、场平、建设、补贴发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今年,全旗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户家排忧解难,及时有效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问题,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7个,有效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该旗计划3年投入20.3亿元,在全旗130个行政嘎查村实现“十个全覆盖”。(记者王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