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在福利上多做“加法”
农业非农户口统一、户口迁移条件更宽松、居住证制度成为‘平权’载体……此次我区户籍改革在福利上做加法的鲜明体现,值得期待。“户籍改革一小步,社会公平一大步。”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黄丽霞表示,此次户籍改革,在探索中变得更务实更亲民。“可以这样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
“当然,户籍改革在渐进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困难,不仅要从‘福利上做加法’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要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背后,承载着民众的梦想,我们期待着这一改革在福利上多做加法。”何生海也直言,只有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享受到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改革,才能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改革户籍制度,首先就是要恢复户口的本来面目和功能,使户口与利益脱钩,逐步做到户口面前人人平等。”黄丽霞认为,人们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再决定于户口的等级,而是决定于才能和事业的成败,“户口不是竞争的前提,而是竞争的结果。不是户口迁移决定人口流动,而是人口流动决定户口迁移。”
一直从事宪法研究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李春晖认为,当前当务之急还应该制定一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法》。“《户籍法》的出发点不是限制社会人口的合理流动,而是要在法制的轨道上促进、引导和规范这种流动。”李春晖说。
“户籍改革不仅要降低中小城市落户门槛,更要剥离户籍的附加福利,赋予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地域人员平等权利。”韩成福也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语境下,完全剥离户籍的福利附加值并不容易。但是,缩小户口的福利差距,把公民都纳入权利保障视野,应该可以做到。“当然,问题的最终解决,期待从立法层面彻底消除户籍福利内容。如果公民一张身份证权利能通行全国,社保、医保、住房保障可全国漫游,户籍改革才能真正诠释公平要义。”
可以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让生活更有保障;
从幼儿园起,孩子就可以像其他城市孩子一样上公立学校;
住上自己的房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
……
采访中,许多像郭红霞、王宇飞、王金旺一样的身处呼和浩特市的“外来人”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打破户籍歧视,实现流动人口的同城化待遇”,郭红霞、王宇飞、王金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而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不远的将来,郭红霞、王宇飞、王金旺们……这些为了在城市扎根而不断努力的外来人口,必然能够在日益完善的制度和现实里实现他们的愿望。(记者刘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