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至,大街小巷摆满了出售各种月饼的摊位。这是中秋节前,首府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今年也不例外。摊位上月饼只用一层塑料薄膜半遮盖着,有些甚至直接裸露在外,略显简陋。这样的“棚区月饼”,虽烘托了节日气氛,但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棚区月饼”遍布大街小巷
在五塔寺周边小区就有20多处月饼摊,因居民区密集,很多商铺看好时间,抢占户外有利位置。在五塔寺西街,记者看到,街边原来卖蛋糕甜点的商铺,均在自家门外搭起简易棚区,出售月饼。记者上前观察,发现月饼上面就覆盖着一层轻薄的塑料膜,两侧还有很大的漏缝区,旁边摆放着简装月饼盒,底部满是油渍。“正宗丰镇月饼,买多优惠。”扩音器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很多市民你三个他五个,不一会儿一铁盘的月饼就销售一空。在人少时,售卖人员还会用夹子往袋子里面装月饼,但人多时,直接将塑料袋反套在手中,直接拿起月饼。路上的车辆疾驰而过,尘土飞扬。
之后,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商铺时,2名城管执法人员要求该商户把户外棚子拆除,把月饼摆放在店内售卖。10分钟之后,棚子拆了,月饼也放到店内。可在城管执法人员走后的15分钟,棚子又搭了起来,月饼再次被摆到马路边进行售卖。“这几天正是旺季,把月饼放到店内售卖,进店的市民寥寥无几,但将月饼放到店外售卖,购买的市民会很多。2元1个,10元6个,就是为了能冲个销量。这几天一天就能出售近500个月饼。”这位店主介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五塔寺附近售卖月饼的“店外店”有20多家。
回民区光明西街什拉门更部分道路修路,尘土飞扬,但记者发现,“店外店”售卖月饼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还有少数没有实体店,直接将烤炉搬到马路边,边烤边卖的月饼摊。
正确的意识才是解决问题根本
“店外店”是否允许?流动商贩如何管理?柔性执法是否有弊端?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呼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支队长高翔介绍,在中秋节前夕,根据相关市容管理条例,城管部门部署并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内不允许有摆摊设点的行为出现,严格净化道牙以上道路畅通性。将流通商贩统一规划到大型市场进行售卖。
但高翔坦言,目前城市管理工作处于反复治理阶段,一些马路市场或者流动摊贩难清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因为有利益驱动,所以治理起来不是很顺畅。在街边售卖,堵塞了交通,但却方便了市民就近购买的需求,而部分流动商贩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范畴,只能以劝导为主,处罚为辅。如果处置不当,社会舆论导向很容易偏激,同时部分商贩为了不接受处罚,很容易做出出格行为。所以目前城管部门主要以柔性执法为主。
谈起如何长效治理占道情况,玉泉区城管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徐萌乐表示,没有利益驱使,市民选择在正规菜市场购买意识增强,加上城管部门不断增设小区便民市场,才能合理规划目前商贩入市遇到的尴尬局面。(记者 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