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市8位公民代表首次旁听市人大常委会议
内蒙古新闻网  15-09-26 09:2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是怎样工作的?人民选出的代表是怎样代表人民意志、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权力的……曾几何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问题有些陌生。昨日,呼和浩特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会上多出一排旁听席,来自呼和浩特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8位公民代表首次旁听了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议,这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尝试,受到了公民的认可与欢迎。

  此次参与旁听的8位公民代表有在校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中学教师、旗县基层工作人员等。对于首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他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早便来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胸前戴着旁听证,精神抖擞地坐在了旁听席,期待着会议的召开。

  许永虎是清水河县二中的一名教职工。为了旁听此次人大常委会,提前一天,他便赶了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从清水河县来到市区,领取了属于他的旁听证。

  “太激动了,以前,只是在报纸、电视上看人大常委会如何工作。没想到这次也能走进会议现场,与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们近距离接触,一同听取市政府的有关工作报告。”说到旁听人大常委会的感受,许永虎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记者在会场注意到,离开会还有半个小时,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人员就早早地在公民旁听席的座位上摆放了会议材料,并细心地为旁听公民准备了记录用的笔和纸。

  上午9时,呼和浩特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会议准时召开。旁听席上的公民代表们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报告,并时不时地用笔在报告上圈圈点点、做着记录。

  在旁听席上两张年轻的面孔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来,他们一位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杨海明,另一位是辽宁大学大四学生梁杰。喜欢上网且关心政务的这两位大学生都是从《呼和浩特日报》电子版看到了市人大发布的《关于公民旁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公告》后,抱着试试的态度拨打了报名电话。没想到,他们提交个人相关信息后,顺利通过审核并拿到了旁听证,这让两位大学生着实小激动了一番。

  为了旁听本次人大常委会,梁杰参会前特意精心准备了自己参会的衣服。记者看到,身着枣红衬衣、黑色西裤的他还打上了一条黑色小领带,显得特别精神。“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一定要着正装。”梁杰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以前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人大常委会这样的会议,通过参加这次常委会,可以把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了解人大工作。通过旁听会议,他能感受到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在透明、公开的机制下运行,更加体会到人大常委会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机关。

  来自牧机所社区的龚献峰在社区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说到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他坦言:“以前,只知道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但怎么行使,人大常委会日常怎么工作,这些都不太清楚。旁听了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呼和浩特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草案)》以及《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关于全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和运行情况报告》后,对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工作有了特别直观的认识。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这些政府报告与我们百姓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让政府的每项工作都处在人大的监督下运行,这样会让政府的工作更加完善。”

  据了解,凡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呼和浩特市居住满两年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提出旁听申请(依法被限制人身自由或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根据公民报名先后顺序及审核情况确定旁听本次会议的公民名单,并通知旁听公民本人。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刘宁告诉记者,公民被邀请旁听人大会议,不仅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渠道,有助于公民对人大作用、决策的了解,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和地区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更增加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改进人大工作。(记者 云静)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