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东北“深呼吸”旅游专列带着200余名旅客抵达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
核心提示
内蒙古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地处该省东部,东邻黑、吉、辽三省,这几个盟市不仅矿产资源富集,同时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是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双重优惠政策的地区。
内蒙古与东北三省经济互补性强,可谓东北振兴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接续地。如今,随着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启动通关一体化,加快推动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会全面有力地推动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自治区29个列入《东北地区在建和拟开工建设重大项目表》的项目,总投资2251.3亿元(内蒙古境内)。其中,1个项目已建成,完成投资0.8亿元;9个项目在建,总投资944.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44亿元;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东北地区在建和拟开工建设重大项目表》,以破解东北地区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境,推动东北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与东北三省毗邻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几个盟市(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等)正加快步伐,与东北三省同频共振,实现转型升级。
重点项目引路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28号文件),这份文件同样对与东北毗邻的内蒙古产生了重要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民说, 28号文件对东北地区推进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农业改革、科技创新改革、资源型城市改革等,都提出了有效思路和办法。
“而且,该项文件要求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注重资金投向,集中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基础性战略性项目。”文民表示。
国家发改委配套国发28号文件出台了东北地区在建和拟开工建设重大项目表,内蒙古东部盟市29个重点项目列入其中,东部各盟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28号文件重点任务台账,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截至目前,文件中涉及内蒙古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内蒙古东部盟市、旗县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初步构建三级联动、权责分明、覆盖全区的政府权力清单体系。自治区还制定了《东部盟市境外并购外汇管理试点操作方案》。
目前,自治区正在研究制定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东部盟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文民介绍,内蒙古加快重点开放平台建设,印发了《内蒙古深化与蒙古国全面合作规划纲要》。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这些举措都将有力促进东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此外,在2013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同签署了能源、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旅游等合作项目。
据介绍,东北四省区将重点推进朝阳-赤峰天然气管道,乌兰浩特——长春——吉林、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煤制气管道,锦州——朝阳——赤峰、四平——通辽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同时将加快推进电力通道建设,共同推进呼伦贝尔——辽宁±66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四省区物畅其流
9月17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辽宁签署物流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正式建立四省区物流发展合作机制,加快推进“辽满欧”“辽蒙欧”和“辽海欧”三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
据介绍,四省区将通过物流发展合作机制,共同编制“辽满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规划,对通道网络体系布局、运输组织优化、信息互联技术、多式联运设施装备技术标准体系规范、通道运行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加快形成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连接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出海,辽宁、吉林经满洲里等口岸直达俄罗斯、蒙古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地区的区域交通网络。
不仅如此,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在检验检疫方面合作亦迈出实质性步伐。7月1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检验检疫一体化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检验检疫系统首次正式实施区域一体化,将推动这一区域的对外经贸发展。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检验检疫一体化是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支持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措施,旨在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检验检疫通关手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扩大对外开放。
据介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检验检疫一体化实施后,进出口企业可“一地备案、全域报检”。区域内检验检疫各机构互认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直接签发通关单,出境口岸免于再次报检和查验,直接放行。对于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企业可自主选择向口岸或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入境口岸在实施必要的查验和处理后,将货物直接放行至目的地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管。
近年关于东北振兴相关政策文件速览
●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
●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结束语
风已起兮,潮正涌
或许没有哪一个区域板块的经济走势能像如今的东北一样聚焦如此多的目光。
当经济数据长时间低位徘徊近乎常态化表现,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东北地区“持续不好看”经济数字忧心忡忡,当一些媒体的悲观论调越来越盛,东北经济已经在日渐蔓延的焦虑情绪中砥砺前行、悄然转型。
在本报本月推出的《东北经济转型升级进行时》专题系列报道《破除“新东北现象”吉林时不我待》、《辽宁向旧体制观念说“不”》、《黑龙江:资源大省的纾困之路》等文中,本报多位记者以尽可能客观而翔实的调查对当前的东北经济现状进行剖析,我们也由此从中惊喜地获取到许多积极信号:一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一些积极的苗头也正在显现。
在吉林,为破解三大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的难题,相关部门已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全力构建多业支撑的新格局。
在辽宁,依靠加大改革力度破解“新东北现象”成为当地各界的共识,他们明确了1928项行政职权,在全国率先实行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创新创业方面支持力度空前。
在黑龙江,为走出资源枯竭遏制发展的死循环,他们紧抓“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对俄电商平台,同时优化环境激发全民活力,形成了立体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系,大力促进“双创”活动。
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对中国经济做出的描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论断对当前的东北经济同样适用。
当东北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传统产业诸如重化工业逐渐萎靡、停滞不前时,一系列新兴接续产业已是方兴未艾,尽管产业壮大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但却孕藏着巨大的潜力。
而从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来看,对原有的一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此基础上衍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运用转化,推动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升级,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现辉煌至关重要。
中国未来发展新动力关键在“双创”。事实上,如今的东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氛围新浪潮已经强势袭来,相关各方正在积极为“双创”保驾护航,出台一系列规划措施为创业创新提供了资金、人才保障,通过“互联网+”为“双创”提供新的平台支撑,广袤的东北黑土地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生机无限的创业新沃土。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东北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重政府、轻市场,重审批、轻服务的观念和思维,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能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东北经济的前行之路才能更顺畅。
风已起,越来越多积极因素和磅礴的力量正汇聚于此。
潮正涌,一波波改革潮、创新创业潮已在这片黑土地徐徐涌现。(记者 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