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1000多亩向日葵几近绝收,谁之过?
内蒙古新闻网  15-10-08 08:0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9月20日,记者接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南芦壕社、南大淖社任四岐等村民打来的投诉电话称,他们周边村社部分村民今年种的1000多亩向日葵几乎早早全死了,没有什么收成,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村民们认为,给他们造成这一损失的应该和一种叫“列停”的生物有机肥有关,是“列停”虚假广告误导了他们。

  9月22~23日,记者到乌拉特前旗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在公田村,成块成片的向日葵已经死掉,变得黑秃秃的,有的30多厘米高就死了,有的长到一人多高也死了,躯干胸径很少长到3厘米的,大多数没能长成完整的葵盘。同时,每株向日葵的根部周围都分布着密集的列当(向日葵根部寄生的一种特殊性杂草,以生长速度快、扩展面积大著称,它直接从向日葵根部吸收养分,可导致向日葵植株矮小、瘦弱,不能形成花盘,最后全株枯死。)虽然季节使然都已干枯,但看得出它们曾经长得非常旺盛。“就是这些列当把好端端的葵花给作践了。”村民任四岐指着地上的列当对记者说,光他就种了130多亩使用了名叫“列停”有机肥的向日葵,每亩产量最多150斤,按正常的向日葵产量和价格而言,每亩损失至少在250斤1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任四岐等村民从乌拉特前旗益农种子经销部印发的宣传单上看到,“列停”可以杀死80%的列当,经村民多次向“列停”经销商张翠珍求证,张翠珍肯定了这一说法,让农民放心使用。于是,村民陆续从益农种子经销部购买了“列停”并按产品说明进行使用。到6月份,列当开始萌芽,任四岐等村民找到张翠珍说“列停”没有将列当杀死,张翠珍称“列停”还没有产生作用,让村民再等等。进入8月份,列当开始大面积生长、泛滥,向日葵出现严重死苗现象。村民们认为,张翠珍对“列停”的宣传与实际功效不符,把生物肥料当农药,误导了消费者,致使村民们的葵花不同程度受损。村民们通过乌拉特前旗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向张翠珍索赔损失(每亩440元),但张翠珍不予赔偿。从任四岐提供的一张印制精美的“列停”宣传单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列停将列当扼杀在萌芽状态”“列停列当的终极者”等字样。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从任四岐家剩下的两袋“列停”的外包装上没有看到“列当”二字,更没有治理列当的相关内容。

  在采访中,张翠珍对记者说,她承认任四岐等村民种植的1000多亩向日葵使用了她所经销的“列停”,但否认向日葵的死亡和“列停”有关系。张翠珍说,这1000多亩向日葵的过早死亡是干旱导致的,以至于埋在土里的“列停”依然呈固体状态化解不了,向日葵根部吸收不上,因此发挥不了它的正常功效。

  针对张翠珍的说法,任四岐的妻子王巧兰专门从她家凉房门口一只塑料桶里挖出一勺黑乎乎的液体给记者看,她说“列停”在这桶里泡了近两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化开,说着,她用手从勺子里抓出几粒比小米大一点的黑色颗粒,“就是这,很硬,不知道拿什么做的。水里还化不开,土里能化开?”王巧兰发出这样的疑问。

  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红乐对记者说,经他们调查确定“列停”是注册商标,是正规的生物肥料,本身没有问题,主要是经销商做的广告宣传夸大和扩大了,有虚假嫌疑。张副大队长表示,如果需要测产,只要程序规范,他们会为农民或相关部门提供帮助的。

  乌拉特前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在9月18日出具的一份“虚假广告认定书”上明确显示:“列停列当的终极者”广告为虚假广告。对此,该局商广股股长李林海这样解释:按新《广告法》而言为虚假广告,但“列停列当的终极者”广告活动在新《广告法》出台之前。这一认定书的认定出发点是为了化解矛盾,方便公安部门立案。

  目前,任四岐等村民已将此事反映到了乌拉特前旗公安局经侦大队。

  不管如何,任四岐等村民的1000多亩向日葵的损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记者白忠义)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