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包头市新曙光村修路,村民排队捐款。村民说——干部帮村里修路,有困难不能光让他们扛着
10月5日,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新曙光村热闹非凡,听说驻村干部要帮村里修路,捐款的人们早早地在村委会大院排起了长队,有从地里赶回来的村民、村里出去的年轻人、驻村干部、驻区企业负责人,还有干部、村民的亲戚、同学、朋友,当日就筹集捐款近7万元。截至记者发稿,捐款还在继续中。
新曙光村的4个自然村全在山区沟谷,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是石拐区唯一没有通村公路的行政村,也是包头市级“三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重点村。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攒点鸡蛋出村卖,走到半路就稀烂。”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条顺口溜。由于交通状况恶劣,经济发展滞后,青壮年大都外出谋生。
今年,石拐区开始在新曙光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包村的石拐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海燕领着各部门驻村干部入户摸底。
“卫生室建起来了,户户通全部安装,吃水用电解决了,危房改造完成了,惠民政策到位了……”新曙光村党支部书记云钢柱说。
村主任温宽接过话:“村里建成2个合作社,有60多头肉牛和7000多只土鸡,却苦于通村大路崎岖不平,不是被水冲就是被大车压,大家致富还是困难。”
“是啊,路不通,下一步准备发展山樱桃产业也受阻了。”云钢柱很认同。
村民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路。再难也不能增加村民负担。10月2日,在石拐区长大的李海燕悄悄在同学微信群发出倡议:我们离开石拐20多年了,大家可知道家乡还有未硬化的通村公路,还有住在危房中的父老乡亲……众人拾柴火焰高,重在有份爱心。
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得知这个倡议,主动回来捐款。
得知这个消息,84岁的老党员胡建义很激动:“干部给村里修路,有困难自己扛着,不和我们说,我们不允许!我1956年入党,我是党员我信党,我不仅要带头捐这个钱,还要带领村民捐!”胡建义老人亲手将300元现金交给工作人员,村民纷纷加入。残疾人许祥在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捐款1000元;村里的老上访户刘福新在捐助仪式上第一个捐出500元;村民温亮捐了2000元后,父亲温社玺又捐了500元。他说,儿子是儿子的,我的是我的;党员李韫智在外打工,回家探亲,主动捐款500元……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驻区企业古顺园捐款15600元,并准备出资帮助修建村民广场;驻村干部集体捐款1万元;李海燕的微信朋友圈捐款7200元;好心市民、曾经在石拐居住过的张继新捐3000元、张志刚捐2000元、张飞跃捐2000元……
正在石拐区调研的包头市政协主席程刚和相关负责人得知后,表示尽己所能出资帮扶;石拐区区长张海峰表示政府将出资建路;相关部门表态,全力推进修路工作……
驻村干部们被感动着:村民的每一分钱我们都将登记造册,用在刀刃上。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等路修通了,再庆功!
看到这种场景,胡建义老人默默流下眼泪:这么好的干部群众,新曙光村一定能见到曙光!
而云钢柱却不觉得意外,在“十个全覆盖”实施中,干群关系密切了,群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村民们投工投劳,有的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帮助清理陈年垃圾,有的用自己的工程车挖沙石垫路。在垫路中,3户村民无偿让出猪圈和厕所用地,5户村民无偿让出路边用地……(记者 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