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汇全球智慧 中美食品智慧谷开辟企业全球发展新模式
内蒙古新闻网  15-10-09 17:05 打印本页 来源:  
 

  编者按: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美取得的众多成果中,由我区伊利集团主导实施的“中美食品智慧谷”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内蒙古的骄傲,也是我区在实施“8337”发展思路以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全球视野创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最新事例。作为中美两国合作高端和超前的成果,中美食品智慧谷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球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形成了智慧集群,将能够极大地促进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近日,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全面解读“中美食品智慧谷”的功能作用、研究领域、发展模式、全球影响力以及能为两国经贸合作、农业合作、企业发展和消费者服务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以飨读者。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对美国的国事访问,选择从美国西海岸会见企业代表和商界领袖开始,这反映出中美经贸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具体经贸成果也是显著的:波音将与中国航空业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并将全球首个海外工厂放在中国;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泰拉能源公司达成合作;尤其是由伊利集团主导实施、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球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的中美食品智慧谷的成立,被誉为中美经贸合作中有突破性的高等级、高水平合作,开辟了中国企业全球发展的新模式。

  中美食品智慧谷开辟的企业全球发展新模式,要点有三个:一是打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领域;二是开辟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三是扩大了伊利自身“全球织网”的新局面。

  首先,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角度来看,中美食品智慧谷打开了“走出去”的新领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历史发展节点,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发生转变,逐步形成了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走出去”的驱动格局,而中美食品智慧谷的成立,突破了传统的“点对点合作”,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树立了更高层次的示范——“集群发力、创新驱动”。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从自然科学到人才培养,中美食品智慧谷囊括了中美创新合作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主导方伊利集团的实力与雄心。这也意味着,在全球产业链上,伊利等中国企业正在向着掌握核心技术、创造高附加值的高端迈进,也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创新领域投资,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第二,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中美食品智慧谷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用全球智慧寻找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企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是提升创新能力,而中美食品智慧谷的思路创新之处,就在于整合全球智慧,让全球的创新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该项目创造性地集聚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沃顿商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众多全美顶尖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打造了一个智慧集群,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第三,对伊利自身发展来说,中美食品智慧谷进一步扩大了伊利“全球织网”的新局面。近年来,伊利不断推进“全球织网”战略,先后在荷兰与瓦赫宁根大学共建欧洲研发中心、在新西兰投资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与意大利斯乳业巨头嘉达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建成了包括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在内的全球网络。而中美食品智慧谷的成立,意味着伊利全球网络的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中美食品智慧谷覆盖“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畜牧兽医、生态环保、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重要领域,势必将使伊利的全球网络进一步完善,并距离“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业愿景更近一步。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