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总投资200亿元、全长65.31公里的快速路试通车,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让人们体验了畅通行驶的愉悦,这是呼和浩特市历史上一次性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市政工程。
同日,呼和浩特市历史上建设周期最长的基础设施工程——轨道交通1、2号线正式开工,一期工程线路总长51.4千米,工程投资共计338.8亿元。
此外,机场迁建工程已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选址批复意见,有望今年底完成立项审批;庆华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项目取得国家发改委“大路条”;托电5期完成招标工作,已开工建设;京能热电、金山一期获自治区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晶环蓝宝石晶棒一期、蒙联液化气深加工等项目试生产;中环CFZ一期等项目投产;中国移动一期试运行……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增后劲,一批重大项目不断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成为全市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云计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产业结构转型,上半年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比重达到70%。
在民生领域,在去年投入资金29.6亿元对350个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全市509个村实施,分示范村与达标村推进,总投资61.48亿元,受益人口29.5万,全部当年开工。还将完成情况纳入了年度考核,凡涉及“十个全覆盖”的项目全部放到旗县区审批,每一项工程都由一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具体部门牵头完成,确保每项工程都有人抓有人管。
全市投资1300多亿元,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994项,征收土地10.4万亩,拆除和改造房屋3886万平方米,惠及27.6万户、76.1万人。
改革红利继续释放,在今年确定的70项改革任务中,重点推进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养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教育综合改革等10项改革试点任务,惠民举措不断出台。
随着一批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呼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可圈可点,也印证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整体经济继续向着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行。
文/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