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乌海:将城乡一体化进行到底
 

  文明从墙上到心里

  “住的是砖瓦房,走的是平坦道,广播、电视、网络全都有,文化广场上还有运动器械,我们就像生活在城里一样,越住越舒服了!”说起村里的巨变,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村民孙桂英难掩激动之情。在孙桂英的记忆中,以前的万亩滩村可是另一番模样:房屋、道路破旧不说,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柴草垛,村民随意倒泔水,村容村貌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

  如今,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洗礼,乌海市农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新农舍掩映在苍翠树荫下,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幅幅印有乡风文明的宣传画和文化墙随处可见。

  生活环境美了,人的心情也好了,各村都组织起了文艺队,文化部门还派了专门的辅导员。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的“忆青春”文艺队如今已有固定成员100余人,每天傍晚,伴着音乐起舞的村民成为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涉农社区泽园社区,新建的5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成了社区秧歌队的新家,村民于登河自发组织居民农闲时跳舞。郭胜因乐于助人、带动居民种温室致富上了社区光荣榜,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依托文化活动室,并结合“书法五进”,乌海市农区各村还经常开展书法活动,平时忙农活、闲时写书法已经成为农区居民的生活新时尚。

  两年来,乌海市坚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对各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暂行办法》等长效机制。各村都清理了柴草垛、固废垃圾,合理规划了院落和舍饲圈舍,还建设了一批公厕、垃圾池,设置了大量的垃圾箱。干净整洁的环境,使很多居民改掉了乱扔、乱倒垃圾的坏习惯。

  海南区西桌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农民王润琴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房前屋内摆放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她家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如今,不仅同村的姐妹来观摩,连别的村的妇女也来学习。现在,乌海市各级妇联正在各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已评选出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80户。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乌海市将其与农区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从“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入手,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农区文明新风。其间,陆续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蔼可亲好婆婆”“孝老爱亲好媳妇”“最美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倡导积极优良的村风民俗。如今,行走在乌海农区,村村都有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时有村民驻足观看,感受着文明的力量。(记者于海东见习记者郝飚)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