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在多个领域攻坚克难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范仲仁主持和领导了一大批酒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咨询论证,参与设计审查,以及科研成果评审、鉴定,为用新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92年以来,由范仲仁指导研制,主持鉴定、选拔的宁城老窑、赤峰陈曲、河套老窖、特制转龙液、大汗御酒等产品,已先后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泰国曼谷及我国香港等国际名酒展览会上均荣获国际金奖。
范仲仁在鉴评白酒 内蒙古晨网全媒体记者 张伟摄影
为了加快内蒙古啤酒工业的发展,范仲仁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啤酒露天发酵大罐新技术、发表了“啤酒露天发酵大罐新技术”一文,并支持临河啤酒厂在全区率先推广这项新技术,为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啤酒露天发酵大罐技术开创了先例。
为了迎接1984年全国第四届评酒和轻工业部酒类产品质量大赛,结束内蒙古酒类产品在全国历次酒类产品质量评比中榜上无名的历史,范仲仁从扎实的基础工作抓起,以白酒为重点,从产品标准入手,搜集、征集国内名优酒样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解剖找差距;制订目标措施,开展质量竞赛;组织技术专家,从制订战略技术到具体品种、香型措施,深入重点企业帮助会诊;组织制订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培训品评队伍,组织产品质量评比、选拔等等做了大量工作。
范仲仁 范仲仁 内蒙古晨网全媒体记者 张伟摄影
结束自治区白酒生产无标准的历史
1980年组织制订白酒、黄酒、昭君酒、越橘酒、红豆酒、红豆味美思等九类产品标准及其试验,方法颁布实施。
其中,白酒标准及其试验方法是范仲仁经过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先后收集国内10余个省市同类产品质量标准,调查全区16个白酒质量的现状,并和国内14个白酒产品质量标准对比分析亲自制订的,从而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白酒生产几十年无标准的历史。
在这个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产品分类的要求,划出优质白酒这个档次,同时提出“白酒酒度是一个规格的概念,不是衡量白酒质量好坏的完整概念。”并把白酒的陈酿和储存勾兑规定为“是稳定提高白酒质量,特别是名优白酒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和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这就为全区提高内蒙古的白酒质量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紧接着1991年正式制订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评酒委员会组织办法”。因此,范仲仁受到领导和酒界的一致拥护,连任内蒙古自治区一、二、三届评酒委员会主任兼专家组组长,第四届评酒委员会名誉主任,主持全区酒类产品评优选拔工作,并通过不断反复培训选拔,为自治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质量把关队伍,到2000年国家级各酒种评委换届考试中,全区已有22人分别被聘为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的国家级正式评委、资格评委和特邀评委。培选自治区评委46人,组成了一支以各级评酒委员为骨干的质量把关队伍。
“内蒙古酒王”,实至名归
范仲仁曾被评为民族团结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82年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1986年自治区白酒协会成立时,他被一致推选为自治区白酒协会会长;1994年又当选为啤酒协会会长。他所领导的白酒协会,曾多次评为自治区和经纺工业厅先进协会。内蒙古宁城八里罕酒厂、内蒙古河套酒厂、包头转龙液酒厂、敖汉旗酒厂等十余家酒厂还聘请他为名誉厂长和技术顾问。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他的名字和业绩已记入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书名的《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由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题写出版的《中国工程师大辞典》等书中,人们称他为“内蒙古酒仙”、“内蒙古酒王”。
中国白酒泰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在致辞中称,范仲仁为内蒙古甚至中国的白酒事业默默无闻工作了61年,为培养和造就内蒙古第一代酿酒工业技术骨干队伍,改变内蒙古酿酒工业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