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十个全覆盖 > 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让幸福全覆盖
内蒙古新闻网  15-11-01 15:58 打印本页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在三年时间里,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没有超常付出是做不到的。我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和历史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农村牧区发展提速,让农牧区生活舒坦些,让农牧业强起来、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十个全覆盖”工程就会真正成为农牧民的“幸福全覆盖”。

  俗话说,“老百姓的事儿比天大”。我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围绕民生福祉这一根本,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把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第一要务,尽心竭力为农村牧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题,办实事,精心“烹制”了一道道民生盛宴。

  去年年初,针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现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本质要求,它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这是党和政府一份鼓舞人心的郑重承诺,再一次让农牧民喜尝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看似细小的民生工程,勾勒出一幅农村牧区发展的美好画卷,为我区农牧民的幸福感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现如今,当你再次走进各个嘎查村,你会为之震惊,一排排红色的砖瓦房,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崭新的蔬菜大棚……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农村牧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牧民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等问题,也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提速,让农牧民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为农村牧区长远发展蓄积了力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

  “十个全覆盖”桩桩件件有利民生,是一项民心所向的工程,它将触角伸到了农牧民群众生活的细微之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它改变着农村牧区的面貌,解决了农牧民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无论花多少钱、费多大劲都值得。“十个全覆盖”是叫得响、抓得实、干得成的民生工程,农村牧区的百姓将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带来的福音。

  农牧民群众过得好不好,是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我盟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富裕农牧民、扶持农牧业,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十个全覆盖”桩桩件件指向民生,每一件事情都绝非一锤子买卖,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保质保量完成好。说到底,“十个全覆盖”是为了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绝不能降低标准、应付了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形成共识;行动上拒绝借口,立说立行;落实上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确保这个庞大的工程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步调一致向前推进,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详细制定规划方案,明确建设标准,抓紧组织实施。在具体落实中要稳步推进,既不要硬赶,更不能拖拉。“十个全覆盖”事关民生,只有秉承科学态度,让“十个全覆盖”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好工程,这才是给老百姓最好的礼物。

  在三年时间里,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没有超常付出是做不到的。我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和历史责任感,端正政绩观,不怕吃苦、不怕付出,将自身工作纳入到服务人民的链条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少一点浮躁冒进,多一些脚踏实地,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农村牧区发展提速,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腰包鼓起来,“十个全覆盖”工程就会真正成为农牧民的“幸福全覆盖”。(赵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