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男子被撞身亡 一个多月未找到肇事车
内蒙古新闻网  15-11-02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快速路上伤亡事故频发怎样让“悲剧”不再上演?

  10月30日,再一次来到儿子被撞身亡的事发地,60岁的张守华心如刀割,眼前快速路临时开设的人行道上,过往行人川流不息。老张默默地抽泣,就是在这里,中秋节前夜的一场意外,让原本要在第二天就回家团圆的儿子,从此与家人阴阳两隔。

  肇事车辆逃逸,儿子抢救无效身亡,事故仍在调查中……事发后的一段时间,老张经历了“悲伤、愤怒、焦急”等复杂心情。“儿子被撞身亡已过去一个多月,他的母亲快崩溃了,现在期盼交警尽快抓到肇事者。”张守华说。

  接连发生10余起伤亡事故

  事发处位于金隅时代城小区附近的快速路,临时开设的一处人行道,可供市民南北通行,一个多月前,张守华29岁的儿子,就是在这里被撞后倒在血泊中,肇事车辆的司机没有停车救人,而是驾车“绝尘而去”。

  记者采访得知,近几个月来,快速路上各类交通事故接连发生,已造成10余人伤亡,且大多为电动车。

  记者在金隅时代城小区附近开设的快速路人行道处采访时,正遇晚高峰,人流车流交织,执勤交警不断疏导车辆、行人通行。“快”不仅是一些司机行驶在快速路的感受,对于附近居民周先生来说也是一样:“相邻的一处过街天桥仍在建设中,现在通过这里时,眼睛要看得远,脚步还得跟得上,行人过快速路同样要快。”

  周先生告诉记者,即便是绿灯亮起,从这里通行也要格外小心,快速路上还没有安装摄像头,有些车辆存在闯红灯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肇事车“绝尘而去”

  9月26日,张守华29岁的儿子张龙在这里遭遇意外,据介绍,事发当日21时30分左右,张龙下班骑电动车通过快速路设立的人行道时,被一辆从西向东行驶的车辆撞飞,头重重地摔在快速路中间的护栏上。

  事发后,120急救车将张龙送到附近医院救治,终因伤势严重于9月28日11时30分左右身亡。

  此前,张龙准备在今年冬天与未婚妻完婚。

  张守华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他们期盼交警部门能尽快找到肇事车辆及驾驶员。“孩子被撞身亡已过去一个多月,儿子尸骨仍停放在太平间。”张守华心痛地说,一定要给儿子一个交代。

  事发后的一段时间,张守华说他在等待破案过程中,自己也在事发周边询问目击者,但均没有结果,他也希望有热心市民能够提供事故的相关线索。

  10月4日,他从呼市交管支队高速公路大队得知消息,经排查,已锁定了8辆疑似肇事车,张守华等了几天后,却被告知那8辆车中没有肇事车辆。

  已确定车型案件仍在侦破中

  记者从呼市交管支队高速公路大队了解到,事故现场留下的车辆碎片,交警已通过颜色、材质等基本确定肇事车辆为一辆现代越野车。

  据该大队大队长孙建军介绍,目前针对这起事故已成立专案组,调取了周边商户监控录像,并对各类线索、车辆、维修厂、配件商店进行排查,工作量非常大,目前正在通过一些特殊技术侦查手段,更精准地寻找肇事车辆及人员,同时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

  “家属的焦急情绪可以理解,我们的工作也在细中求快,但具体的破案时间难以预测。”孙建军说,快速路上设立的人行道,的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近几个月,已接连发生多起人员伤亡事故,其中大多为电动车辆,原因涉及一些行人和车辆安全意识薄弱,违规行车、道路配套设施未完善、车辆超速等多个方面。

  由于快速路的各种设施仍在完善过程中,电子监控未安装,也给案件侦破带来难度。孙建军表示,这起肇事逃逸案件中,如果路上有电子监控设备,那么破案率也会大大提高。

  电子监控设施未完善车辆降速难

  在快速路行驶中,许多司机会看到“施工期间,限速40公路”的提示牌,可车辆究竟能否按照要求,主动降下车速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数车辆在“超速”行驶,只有在真正有施工现场时,才会降低车速。

  对于快速路车辆“降速”,孙建军说,快速路仍处于施工阶段,许多事故就是因车辆速度过快导致,包括前不久的快速路上车辆起火事故,车内人员在事发后未能自救逃生。

  “快速路在施工期间,全路限速40公里/每小时,正式开通后设计时速是80公里/每小时。”孙建军说,快速路对城市交通拥堵起到缓解作用,但目前还在施工阶段,电子监控设备还未完善,一些车辆违规超速行车,加上部分路段开设了人行道,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行人及车辆驾驶员在目前阶段要多一份安全意识,让快速路既通畅又安全。(首席记者吴博超)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