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二连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六大任务再发力】二连浩特:做睦邻安边的示范口岸
 

  放大口岸,延伸市场,开放的眼光越来越远

  开放则进,开放则活。

  走进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装满了各类新鲜果蔬的大型货车正在等待检验检疫。“这是二连浩特市最大的果蔬出口企业,每天有十几台车从园区出发运往乌兰巴托,一年下来就是10万余吨。”企业负责人赵龙骄傲地说。

  “最初我们向蒙古出口的只是土豆、洋葱等,现在广东、福建的细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水果也从这里出口到蒙古,附加值提高不少。今年我又买了4辆冷藏车,下一步要拓展俄罗斯市场。”赵龙告诉记者,他的弟弟赵虎正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与一家矿泉水生产厂签合同,他们要从俄罗斯进口矿泉水。

  赵龙公司的果蔬车辆通关走的都是“绿色通道”,可以享受到优先审核和优先验放。

  “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关,铁路口岸部分业务24小时通关,还开辟了果蔬、粮油、食品出口‘绿色通道’。此外,口岸应用了电子申报系统,出口货物最快只需6秒钟即可过关。”二连浩特市口岸办负责人介绍,二连浩特承担着中蒙贸易大部分运输任务,以及中俄、中欧贸易转关跨境运输任务。目前,公路、铁路口岸年吞吐能力达到1600万吨。

  专业从事陆桥运输和精密设备运输的北京捷桥物流有限公司,每月都有500个集装箱通过二连浩特口岸运往蒙古。总经理乔文耀称,他就是看上了海铁联运的快捷。

  “从天津港到二连浩特只有800多公里。两地的海铁联运通道经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一直延伸至欧洲,为我们引进日韩等国商品再发往欧洲、俄蒙搭建起了一条快速通道。整个运输过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放行,十分方便。”乔文耀说。

  开放是口岸城市的活力之源。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二连浩特市不断加强与天津港合作,通过开通铁路班列和公路班车运输,实现了内陆物流业务与天津港的无缝对接,打造了海铁联运的全新模式;与此同时,随着蒙古国矿山开发陆续进入产出期,铁矿石、煤炭等进口量将大幅增长,二连浩特正在加快构筑连接蒙俄和环渤海港口群的通疆达海大通道。

  “二连浩特市的经济发展是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贸易一直是带动口岸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目前,我们的贸易方式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阶段,贸易总额及货运量逐年递增。”贾玉虎介绍。

  据二连浩特市商务局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外贸企业数量由428家增加到2014年的861家,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由8.78亿美元增加到12.0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口岸进出口货物达615.56万吨。口岸贸易成为二连浩特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在扩大开放中,口岸的档次与品质大幅度提升,让边城二连浩特魅力四射——每天平均有3000多名蒙古国公民入境到二连浩特购物消费、观光旅游,高峰期可达万人左右。2014年,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202.8万人次,其中90%为蒙古国公民。

  目前,二连浩特已初步形成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边境特色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四大特色产业体系。

  然而,在市委书记幺永波眼里,当前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有各自不同的短板,亟待借助开放的力量得到更快发展和更大提升。

  “这四大特色产业靠什么支撑?靠什么发展?还是开放。”幺永波说,“比如加工业,二连浩特既没有原料,也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两头在外,全市现有的130多户加工企业都是粗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支撑不了城市的发展。下一步的产业规划要专门研究欧洲和蒙古国到底需要我们什么产品,我们招商引资就引进什么企业,今后这些企业就挪到口岸了。”幺永波认为,国际经贸、国际交往、国际旅游都需要通过口岸开放来实现。开放,如同一列风驰电掣的时代快车,裹挟着新的机遇、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思考。追随开放的脚步,二连浩特正在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充满蓬勃生机的明天。 (记者 白喜辉 胡芳 王国英 巴依斯古楞 金泉)

  相关新闻: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以新视野谋划开放大格局 ——访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么永波,二连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罗青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