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新思路 新亮点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赤峰市从农牧交错、嘎查村多、人口密集的实际出发,坚持把工程推进与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强基固本相结合,坚持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的难题。目前,全市已经改造建设1297个村,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务的79%。
赤峰市坚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扶贫攻坚统筹考虑,整合财政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全市的2165个嘎查村(场)分为491个重点村、1304个保留村和370个准备撤并的村3类,统筹制定收缩转移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规划。市里抽调2917名干部,成立了12个由市、县、乡三级组成的联合工作推进组和153个工作队,驻村入户,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仅今年1年,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就完成投资70亿元。
为解决“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赤峰市采取政府拿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垫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多方汇聚形成资金的合力。目前,除了上级的补助资金外,赤峰市和旗县区两级财政已投入资金21.6亿元,整合专项资金14亿元。如今,赤峰市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企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达到23.3亿多元,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赤峰市坚持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重中之重,每个行政村都研究确定了产业主攻方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目前,赤峰市培育出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53个,红山区的乡村旅游、宁城县的林果种植、松山区的设施农业、喀喇沁旗的中草药、巴林右旗的肉牛养殖、阿鲁科尔沁旗的现代草业等均实现了规模经营,形成了品牌效应。今年,赤峰市计划还要再培育出40个特色产业的村镇,让产业支撑成为美丽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赤峰市还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注重挖掘和保护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和村落特色,先后打造了喀喇沁旗土城子村“药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蒙古民族文化”、敖汉旗高家窝铺村“赵家沟文化”、红山区东南营子村“寿星会”“皇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