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党建】让任前公示制度落地生根
 

  原标题:让任前公示制度落地生根

  近日,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其中,泰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处现任处长秦某某,拟任泰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其公示的名下房产价值超过2000万,引来人们围观和吐槽。

  党员领导干部不是应该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吗?怎么会如此有钱?长久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清贫的领导干部形象,一旦被某一个例所打破,难免会引起人们的猜忌与质疑。其实,作为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本意是不要越权,恪守本心。在许多群众的解读中,却变成公务员只能过苦日子、穷日子,超过这个线就是贪腐分子。这种偏差的认知,在“房姐”“房叔”等一查就倒的事例印证下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使人们忽略了公务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穷小子,也不乏官商子弟,我们不能用以往的思维一以概之。

  “任前公示”制度是领导干部在担任新职务前的一道法定程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此有相关规定,目的是便于监督,以防止带病提拔。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实行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制度,把拟提拔官员的个人财产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干部群众来监督,是一种进步。

  官员任前公示,作为减少社会猜疑,推进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良方,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但一些官员们对此却遮遮掩掩,要么闭口不谈,要么找借口阻拦制度的执行。少数敢于公示财产的官员也是昙花一现。如此做法,怎能不让公众焦虑不已?也让公众有理由相信还有许多贪腐分子未被揪出来。

  在腐败官员都企图隐藏财产、节俭装穷的当下,一些人敢于亮出自己的“巨额”财产,且不论结果如何,其行为都值得肯定。从微观说,这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对组织诚实,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更是“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正面效应逐步显现的结果。面对大众期盼的目光,我们就应该让任前公示制度跑起来,消除民众的猜疑,结束这场信任危机。相信在越来越阳光、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普遍的财产公示之下,正当有钱的官员不会再饱受诟病,非法生财的官员也不会再有恃无恐了。推进官员廉洁从政,重要的是行动。只有接受社会的监督,才能让清者更清,浊者难逃党纪法规惩处。只有更高效率地推进官员任前公示制度,让人民群众习惯于任前公示制度,才能让民间猜疑不攻自破,让质疑从整个政府队伍转向个人,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因此,除了要坚持“打虎拍蝇”外,我们更要让“任前公示”制度落地生根,让一切运作在阳光下。(肖振英)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