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韩艳慧:创业凝聚汗水,收获带来喜悦
内蒙古新闻网  15-11-09 09:5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金秋十月,万紫千红的蔬菜水果大棚里倒映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赤峰市巴林左旗巾帼科技特派员——韩艳慧。韩艳慧出生于1974年12月,汉族,中共党员,1998年进入林东镇柴达木村村委会工作,任妇代会主任、村计生专干。她原来除了种口粮地以外,养了几年羊。在走家串户工作中,她在思索着怎样带领周边的姐妹们发家致富。

  2008年,村里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搞设施农业,韩艳慧所在的柴达木村建起了设施暖棚80栋,占地面积300亩,当时,由于项目区缺乏技术、资金等原因,造成项目失败。80栋大棚,变成一片荒地,大棚荒废以后,由于土地是承包本村村民的一般性耕地,造成承包费没有出处等问题,村里老百姓不满意。根据这些情况,柴达木村两委班子经过研究讨论,又去外地考察,2012年决定重新建设大棚,引进玫瑰花种植,从赤峰聘请技术员。大棚重新翻新后,韩艳慧自己申请要了12栋,她想带头把大棚经济建起来,带动周边的妇女姐妹。当时资金短缺,村里统一协调了一部分贷款,其余部分自筹,在开始创业时,资金是第一难题,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又很大,可谓困难重重。种苗引进等都是赤峰聘请的技术员从昆明购入,对于习惯了种植大田的人来说,暖棚种植技术要从头开始学,温度、湿度、通风等,所有的事情千头万绪,付出了很大的辛苦,玫瑰花种植有了一些收益。

  2013年6月,村里又组织种棚户,注册成立了红格尔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此,园区的种植产业才走上正轨,韩艳慧任花卉合作社鲜花销售经理,韩艳慧负责园区内农户鲜花的销售、经营,合作社统一发货。产品主要销往长春、呼市、赤峰、霍林河等地,每年要外走280万支玫瑰花,一个棚年产值在4万元左右。由于产业的壮大发展,合作社的经营有了起色,农户也尝到了甜头,在这个过程中,韩艳慧发现在节假日过来采摘的人很多,品种有些单一,除了花卉以外,人们还倾向于水果采摘。为此,她向合作社提出建设休闲农业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又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把以前的玫瑰花品种,改了部分水果种植,韩艳慧的大棚,种植了黑提、火龙果、哈密瓜等,由原来的单一玫瑰花种植,调整到现在的4个品种,在不同的季节上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业产品的销售,采摘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

  在2013年的种植品种调整中,旗妇联扶持她创业发展,提供给韩艳慧10万元的妇女创业贴息贷款资金,使之顺利的完成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创业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妇女创业极其艰难,承受资金、技术等压力,旗妇联从这些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帮助,2014年从赤峰的和润农业请了专家,去合作社进行指导,讲解葡萄、樱桃的种植技术,还到大棚实地操作剪枝技术等。附近的村民,特别是女性,年龄50岁以上的人,一般都是在家种地,从合作社种植产业做起来以后,为这些女性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她们在冬季都可以去园区里工作,赚钱,以前的冬季,这些人只能在家里赋闲,没有任何收入,现在,只要是不懒的,都可以找到工作,去园区里除草、施肥等,每年解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次。

  2015年7月,旗妇联组织韩艳慧又去参加了巾帼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在这次培训学习中,韩艳慧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认识了许多新伙伴,都是种植农业的能手,可谓又一次整合了社会资源,这次学习她感触颇深,见识了那么多的女能人,让她又见了另一层天,为以后的发展注入新元素,拓宽了产业经营上的思路。她们学习一班人建了一个微信群,信息和技术方面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她说:现在有什么事只要在群里一说,90%都能解决了,不能解决的群里的好友也会通过别的渠道帮助解决。她由衷地说:“妇联如果再有学习的机会,希望还想到她”。学习回来后她创业的思路更宽了,她打算除了做好自己的产业,还要带动附近的妇女,让她们都做休闲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地在自家的小院,种植新鲜蔬菜、养殖小笨鸡等,拿到园区出售,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在园区附近做几个农家院,采摘、休闲娱乐、吃玩一条龙。

  夕阳西下,映照着韩艳慧勤劳的身影,她靠智慧和双手创造着财富,在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里编织着梦想,为周边的妇女姐妹们撑起一片发家致富的天空。(通讯员:谢艳丽)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