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尔多斯东胜区:探索现代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
内蒙古新闻网  15-11-09 10:24 打印本页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近年来,东胜区积极探索现代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全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到目前,东胜区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社会组织170家,社团71家,民办非企业99家。今年新成立社会团体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家,其中直接登记的社会团体4家,直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7家,直接登记社会组织占新增社会组织总数的58%。

  三级培育体系“恒温”孵化

  鸟瞰东胜区社会组织培育历程,谓之:一个体系,三级“孵化”。

  近年来,东胜区逐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全面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区级层面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运营了一段“路程”,通过“回头看”,对运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化了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第三方运营机构——东胜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的考核细则,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提升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运营效率。目前,已签约入驻26家社会组织,其中示范型社会组织有7家;壳内孵化型社会组织13家,壳外孵化型社会组织6家。令人欣喜的是孵化基地中的9家社会组织承担了自治区购买服务试点工作项目,项目服务均实施完毕,受益群众3万余人,社会反映良好。

  交通街道、建设街道成立了2个社会组织孵化园,均已投入运营,交通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有6家社会组织入驻,建设街道孵化园正在积极筹建当中。新园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已有3家社会组织入驻,并在社区的扶持引领下积极开展居家养老等服务。

  东胜区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科技类社会组织,计划引入孵化型与示范型两类社会组织入驻,对未注册或注册不满3年且发展前景好服务潜力大,社会需求度高,管理经验欠缺,不能独立运营的“草根性”和初创性社会组织进行“入壳孵化”并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办公场地、能力建设、小额补贴、资源平台、咨询辅导、注册协助、宣传推广等关键支持。对资源广、实力强、发展较为成熟,能够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成熟性社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与需求进行“私人定制”辅导计划。同时根据机构是否需要办公场地的需求,孵化基地采取新型的培育模式——壳外孵化,即自己拥有独立的办公场地,不进驻孵化基地但仍可享受技术支持,包括内部管理、建设及策划、开展活动等方面接受指导。

  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到2017年,东胜区成功出壳的社会组织将达到100个以上,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覆盖广泛、成效显著的社会组织体系。使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主力军。

  同步培育社会组织党组织

  让社会组织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实际上是党组织通过整合各类组织的力量,在构建公共服务组织网络中借助公共服务系统,形成了党组织的有效领导。

  东胜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遵循“党建引领、政府扶持、社会兴办、服务社区”的运作模式,实现机构发展与服务的提升。在孵化社会组织期间,同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孵化基地建立党支部和党建工作指导站,由孵化基地党支部直接负责管理社会组织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逐步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

  今年,他们开展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在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的同时同步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党组织,孵化基地设立了党建工作室,成立了东胜区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和东胜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党支部。截至目前,东胜区共成立社会组织党组织62家,其中单独成立党支部17家,挂建21家,联建24家。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36%。

  

  到2017年,东胜区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创新、服务领先的社会组织党建模式。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