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个全覆盖”让西乌珠穆沁旗大变样
产业更强了 牧民更富了 牧区更美了
牧民更强:“我要建小型冷库,实现四季均衡出栏”
10月末,驱车行驶在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上,远远看见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敖包图嘎查米·巴特尔等5户牧民浩特,全新的房屋、储水窖、棚圈和旱厕颠覆了一行人对于牧区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的传统印象。
走进米·巴特尔崭新的家中,被严实的太阳罩锁死在屋里的热乎气儿将身上的严寒一驱而散,夫妻俩正坐在电脑前上着网。
西乌旗已实现小病不出嘎查。
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墙。
贫困牧民乌兰巴特尔说,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住不上新房。
脑干哈达嘎查新景。
利用网络开拓眼界成为草原牧民新时尚。
脑干哈达嘎查新景。
伴随“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他们一家告别走了几十年的土路,家中新建了5吨的水窖并配套安装了供水系统,还用上了无线网,实现了路、电、水、网四通。米·巴特尔高兴地说:“现在我家门前除了学校、超市、卫生室都齐了。”
正因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夯实了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米·巴特尔对自家产业调整充满了信心。针对近两年羊肉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他打算明年带领嘎查有意向的牧民建一座小型冷库,实现四季供新鲜羊肉,避免单季堆积出栏而带来的弊端。
米·巴特尔所在浩特体现的是西乌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3种创新模式之一——原址改造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模式,另两个是单户散居的现代化家庭牧场和集体合作发展的联户经营模式。这3种模式的分类推进,不仅强化了该旗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让牧民们深深懂得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念。
在该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一幢幢蓝白色相间的牧民新居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房屋的造型不仅统一,而且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远远看上去更像是“别墅”群。
就在今年,嘎查牧民娜仁图雅依托亮丽的“别墅”群和离主干道近的优势,带领一家贫困户,办起了“玛拉沁艾里”牧人之家旅游点,获得了可观效益。在嘎查长乌力吉的眼里,娜仁图雅的做法是整个脑干哈达牧民下一步发家致富的金钥匙。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成为草原上最美乡村的典范,是我们嘎查努力的方向。但是,住的美了不是我们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美景,引来游客,带动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业,根本上改变嘎查牧业生产落后面貌,建设小康新牧区。”
该旗浩勒图高勒镇新宝力格嘎查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成立了“努图格”畜牧业合作社和“胡德黑木日”旅游文化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并引进“恒益饲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嘎查党支部书记恩日勒图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嘎查牧民走集约化、产业化的畜牧业发展路提供了机遇,还在草原上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新潮。
该旗吉仁高勒镇紧靠3A景区乌兰五台的优势,引导牧民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业,还依托204省道发展运输业和汽修行业,切实提高了牧民收入。在西乌旗的采访结束,笔者由衷地感觉到,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该旗大力发展路边经济、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富民产业,既改善了生活环境,又推动了产业发展。西乌旗委书记周金桩说:“只有产业强了,牧区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力实施让我们草原牧区的产业得到加强,进而对我们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牧民更富:“不是天上掉馅饼,是好政策让我笑口常开”
西乌旗巴彦呼舒苏木巴彦查干嘎查牧民巴雅尔和阿拉腾图雅两口子因病致贫,过起日子来举步维艰。今年,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中,老两口终于圆了多年夙愿,住上了新房。但,让他俩无比高兴的事儿不是自己住上新房,而是大儿子明年结婚时的婚房得以解决了。
“我知道不是天上掉馅饼,我是被好政策‘红利’眷顾的笑口常开啊!”阿拉腾图雅如是说。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中,西乌旗带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捐助捐款活动,为790户困难家庭统一购置了家具和锅炉等急需用品,还给全旗35个危房贫困户、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全部建成了新房。此举不仅体现了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精神,更凝结了西乌旗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情怀。
该旗浩勒图高勒镇新宝力格嘎查牧民乌兰巴特尔家盖新房时,嘎查党员中心户萨·巴特尔慷慨解囊,把沉甸甸的5000元送到了乌兰巴特尔家,解了一家人燃眉之急。
“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了才叫小康社会。”萨·巴特尔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他家创造了好的发展条件,家里通了网电、通了水、通了网。他依靠这样的有利条件,加大自筹力度,共投入77万元,新建现代化住房3间、院落300平方米,安装电脑监控、“户户通”广播电视等设备;生产区投入37万元,新建标准化棚圈400平方米、围墙60米、储草棚200平方米、羊栅栏1500平方米、药浴池1处,青贮窖1处,并配备了剪毛机、饲料粉碎机等设施设备。“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我的牧场也走向现代化啦!”萨·巴特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干劲十足。生产区、生活区界限分明,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当牧民……这是牧民萨·巴特尔家的现代化家庭牧场的新气象。而这正是西乌旗创造性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当中的单户散居的现代化家庭牧场的雏形。
而在脑干哈达嘎查体现的是集体合作发展的联户经营模式。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中,该嘎查科学规划布局生活区、生产区,更加夯实2个育肥牛专业合作社的基础,引导牧民投身到肉牛集中育肥的产业中。“我们这里水、电、路、讯、卫生室、活动室、超市都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化的肉牛养殖方式,引领嘎查牧民的日子更加富裕。从目前来看,借助‘十个全覆盖’的东风,我们的发展蓝图可以说是胜利在望。”脑干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任胜宾充满自信地说。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该旗吉仁高勒镇吉日嘎查牧业大户李耀文投入500万元,成立了“肉牛熟食加工厂”,带领嘎查牧民创办“风干牛肉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牧户和合作社会员增收致富。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如今的西乌旗草原数不胜数……西乌珠穆沁旗委书记周金桩谈道:“‘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强大的发展工程,更是推进了精准扶贫工程和富民工程。我旗要以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力争让每名牧民都成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政策红利’的受益者,让生活富裕的牧户率先实现小康,让贫困牧民早日实现脱贫,确保我旗牧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牧民更美:“只过了一个月,朋友家都找不着了”
“走上平坦路、住上敞亮房、活动有场所、喝上干净水、户户通上电、购物家门前……”西乌旗吉仁高勒镇所在地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乌力吉巴特尔用短短30个字描述出“十个全覆盖”工程给这座草原小镇带来的变化。
一路上,走街串巷、耳闻目睹,这30个字在几十年的老住户口中、眼中、心中体现的更为深刻。
77岁的段瑞老人在广场锻炼完身体,顺着笔直的水泥路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是河北阳原县人,来这里已50多年。他说,今年是小镇变化最大的一年,在过去,道路坑坑洼洼的,雨雪天一蹬一脚泥,现在路好走了,广场和健身器材都有了,也更想出来锻炼了。
对于小镇的变化,从杰仁嘎查前来走亲访友的牧民色登留下的印象同样深刻:“一个月以前我来到这里时路上还在施工。再来时,小镇的房屋街道不仅全部完工了,而且外墙颜色统一,绘制了带有民族风情的装饰,富有游牧文化气息。刚刚想去老朋友的家里串门,差点找不着他家。
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西乌旗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干净整洁的室内室外环境有了,如何长此以往地坚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牧民米·巴特尔的家中还挂有一块印有星级“齐布日艾里”(干净人家)的牌匾。原来,该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力实施中,为确保牧区更美的效果,开展了别出心裁的“齐布日艾里(干净人家)”评比活动,以此鼓励广大牧区家庭做到勤俭持家、文明卫生,有效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什么样的牧区叫做真正的美?放眼看到的地方是表面的美,而内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中,西乌旗不仅仅是修了路、通了电、建了房,让广袤的牧区更加亮丽漂亮,更重要的是从群众最关切、最基本的城乡差距着手,补齐了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使乌珠穆沁草原展现出从里到外的美丽与魅力。
在浩勒图高勒镇新宝力格嘎查,新建的卫生室建在党支部书记恩日勒图家旁。原因很简单,就是恩日勒图与爱人那仁格日勒都学医出身。新建的卫生室里简单的医用设备、器械及药品一应俱全。“虽然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当牧民,不过现在也有用武之地了。”恩日勒图笑着说。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如何实现便民超市的覆盖?新宝力格嘎查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准备购买一台斗篷车,成立一个能够移动的超市,为嘎查牧民提供便利。
为了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全旗各地更加干净整洁,从而体现美丽,西乌旗还把城镇周边、矿区周边、保护区周边和公路、铁路沿线的“三区两线”可视区纳入到清理整顿范围内,实施综合治理地块286处,总面积为13206亩,投入治理资金9200万元,共计进场设备110台,其中勾机82台,铲车16台,推土机12台,共进场施工人员184人。同时,还把全旗境内的垦区和林区也全部纳入到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范围中。 (本版图片由西乌珠穆沁旗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