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揉面团儿 捏面人儿
 

异域人物面塑

 寿星面塑

  吃货:快到碗里来

  那种俗称面花、礼馍、花糕的面塑食品,在我国豫东地区称为“蒸花馍”,而豫西地区早年叫“窝窝花”,建国以后改称“糕花”,在河南的广大地区,最普遍的称呼是“捏面花”。

  以糯米面为主料,加上颜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作为民俗节日中的馈赠、喜庆和装饰等物品,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嬗变,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汉代,人们就把面粉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34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制作、出售各种面花艺术和民间习俗的情况,其对捏面人的记载为:“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而明代的《宛署杂记》中还记录了南阳一带农村每年的农历正月,为了祈祷来年的粮食丰收,便用面粉制作成各种面食品,除了相互赠送外,还将这些面食品挂在田间,以犒劳天地之神。

  不过,明代的面塑终究慢慢脱离了食用,逐渐演变成单纯的艺术形式。直至近代,面塑艺术已然包罗万象,而且经过面塑艺人长期的摸索,原料也采用面粉或经过加工配置的复合软陶质材料,使得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为收藏欣赏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