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现在真好,房子整齐明亮,就连大门都气派了,一进村一水儿的水泥路,原来我们村里全是老人守着这穷地方,你看现在,外边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感觉村子里天天像过年那么热闹!”喀旗西桥镇雷营子村村民滕国庆逢人就说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西桥镇雷营子村的改变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息息相关。原来雷营子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西桥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将雷营子村定为首批“十个全覆盖”建设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西桥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把工程建设与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传承、文化记忆、农庄休闲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拉动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群众共建共享的“福利”。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2014年投入财政资金1140万元,2015年投入美丽乡村奖补资金520万元,完善街巷硬化、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投资投劳达390万元。街巷硬化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过新建18个垃圾池、设置4个公益性岗位、专人负责垃圾清理和卫生管护等方式,实现了全村环境卫生的持续清洁;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医疗、购物、休闲等便民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为雷营子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动下,西桥镇党委深入挖掘当地特有资源,因地制宜,带动全村1200亩耕地全部种植果树,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发展农家乐6户,参与乡村旅游业的村民达到30%以上,户均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基本形成了以“遗迹考察+乡村休闲+森林养生+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产业链条。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两年实现了翻番增长,由2013年末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6000元,预计今年年末可达9000元以上。凤梅农家院的主人杨凤梅真诚地说:“搞‘十个全覆盖’,最受益的就是老百姓了,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只能外出打点零工赚点小钱,可现在,我守着家门口,做点农家菜,一年就赚好几万。就冲这一点,政府让咱搞卫生、种果树,让咱干啥我支持。”
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民的观念和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转变。通过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工程、实施“3+1”帮扶脱贫计划,特别是取暖补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养老医保等一系列普惠政策,雷营子村贫困户由2013年末接近全村的一半户数减少到现在的16户,计划到今年年末,全村实现全部脱贫。(记者 李震宇 孙伟 通讯员 尹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