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线探秋收】丰产还卖了好价钱
 

  原标题:丰产还卖了好价钱

  “今年的葵花产量高、价钱也高,我种了120亩葵花打了5万多斤,卖了22万。”见到五原县新公中镇创业8组农民郝二时,他正在鸿鼎农贸市场汇仁种子商行结算卖葵花的钱。看着点钞机哗哗地响,郝二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年没白受,不过我这产量和收入还不是最高的,我们村很多人的收入比我还高,今年冬天还得多和技术人员学习学习,明年争取还能增收。”郝二说。

  素有“全国葵花第一县”之称的五原县,每年葵花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据了解,今年全县葵花种植面积120万亩,平均亩产480斤,总产量5.76亿斤,农民人均来自葵花的纯收入达到8500元,这一支柱产业实实在在富了五原农民。

  郝二告诉记者,今年种了120亩葵花之外,他还种了10亩葫芦,亩产葫芦籽280斤,平均每斤卖了8元多,共卖了2万多元。整体收入24万元再减去地里投入的成本6万多,总算账今年地里的纯收入最少18万。不过,要是没有县里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收入肯定上不了这么高。

  据了解,近年来,五原县在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抓住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和排水改造3个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每年以50万亩的力度推进,到2014年底已完成180万亩的农田配套,到今年年底全县230万亩耕地可基本实现一轮配套。据测算,项目区每亩葵花可增产50至100斤,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

  “农民增收不仅要靠勤劳,更要相信科学。”复兴镇民生村二组村民张海军说起今年的收成感触很深。

  张海军告诉记者,他家有46亩开荒地,过去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长庄稼只能栽植红柳,没有效益。通过盐碱地改良,2013年他在改良后的荒地里种了葵花,亩产将近200斤,2014年亩产量达到了400斤,46亩葵花卖了5万多块钱。今年亩产量超过了400斤,而且卖上了好价钱。

  据了解,五原县盐碱改良推广面积已经达5万亩,以葵花为例,亩增产50到60斤,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记者王国英)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