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原标题: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编者按

  11月5日下午,自治区文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120余名文艺界代表参加座谈。

  与会作家、艺术家结合讲话精神和《意见》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他们纷纷表示,目前,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措施更为有力,路径更为清晰,文艺工作者应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遵循,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在此,我们摘编了8位作家、艺术家的发言,与大家共勉。

  文学家要有济世情怀

  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尚贵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主旨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境界高远,是今后我们国家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必须遵从的纲领,已经被广大作家、艺术家以及文学工作者奉为圭臬。

  文学有“兴观群怨”“文以载道”这两个文学主张,自提出以来,影响了我国过去2000多年的文学创作,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积极意义。前后观照,总书记关于文学作用的论述,既有与历史先贤一脉相承之处,又有他的独特理解,而且在表述上更为细致、明确、具体。

  作为一名作家,只有自觉地明确了文学的作用和它的重要性,你才能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总书记讲话以及《意见》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关于文学艺术的责任问题,即作家艺术家的责任问题。这个话题贯穿于讲话的全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反复强调,语重心长。

  总书记讲话及《意见》中关于文学责任的论述,有一些关键词,时代、价值观、先觉、先行、人民、信仰、崇高、正气、美德、扎根人民、真善美等等,将之与上述文学文化先贤们的论述相比较,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书记的论述,更具战略眼光和济世情怀。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文学,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前行,伟大作品的产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深海里远航

  内蒙古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树榕

  近年来,一些收视率不错的影视剧,故事编得不错、演员们演得也不错、服装化妆道具也设计得极为用心,但是,由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好,无视“历史正气、民族精神、社会美德”等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很难打动人心。

  我们主张民族题材影视剧要探寻、开掘、遴选“为历史存正气”的优质文化资源,是因为文化繁荣决定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以及人生境界。

  回眸历史,我国的确出现过许多思想积极、境界高尚的影视剧,如1987年版的影视剧《西游记》,以及影视剧第一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闯关东》《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等。其中既有丰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哲学思考,也有正确的价值引导。这都是在优质文化资源中挖掘出来的。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优质文化资源呢?我们认为,编剧和导演首先要树立优质文化资源意识,深入认识影视剧当下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深入了解广大观众提升幸福指数的精神向往,深入剖析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深入研究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正气”的成因,最终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由此产生的剧本才可能助推历史题材影视剧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深海里远航。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