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杜蒙羊让四子王旗养殖户收入有保障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2 10:17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宝音那饲养的杜蒙杂交肉羊个个膘肥体壮

  畜牧业是四子王旗传统支柱产业,自2005年开展杜蒙杂交肉羊养殖以来,四子王旗草场退化现象得到一定改善,畜牧产业结构也得到有效调整,即使在近两年羊肉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养殖杜蒙羊的牧户收入仍然能够得到保障。

  杜蒙肉羊具有出栏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势,能有效缓解草畜矛盾、压缩牲畜数量、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杜蒙羊最短5个月就能出栏,出栏时重达45斤,而本地羊则需要8个月出栏,出栏时只有30斤左右,因比本地羊提前3个月出栏,杜蒙羊有效地缩短了饲养时间,使人工、草场和饲料等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杜蒙羊目前有10%能达到两年三产,双羔率能达到20%,而本地羊每年产羔只有一次,每次产羔1——2只,双羔率极低。杜蒙羊实现了出肉率和综合产羔率“双高”,改变了传统畜牧业低投入低产出的数量型为主生产方式,实现了生态与增收平衡,为四子王旗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王党义和宝音那是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的牧民,今年第一批出栏的羔羊,面对价格偏低的市场,王党义的本地羔羊均价仅为260元/只,而宝音那的杜蒙羊均价为650元/只,减去草料、棚圈、人工等饲养成本,王党义一家今年和去年一样收入为零,这还是养殖有方,而有些养殖本地羊的牧户今年甚至还面临亏损。同样,宝音那家的杜蒙羔羊售价也受到市场影响,价格比去年低了一些,但全家年收入预计还是能够达到15万元。

  “杜蒙羊的产羔率高,成活率也高,以前就用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棚圈,现在连同新建的棚圈共有650平方米还感觉不够用。”说到养殖杜蒙羊,宝音那的喜悦溢于言表。

  宝音那养殖杜蒙羊致富并不是特例。据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支书布和朝鲁介绍,四子王旗开展杜蒙羊养殖业的10年里,技术方面不断革新,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不论市场价格看涨还是走低,培育杜蒙羊的牧户收入总能得到有效保障。

  2014年,杜蒙羊养殖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杜蒙肉羊联合社胚胎移植中心在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建成。该中心占地面积6000亩,是全国最大的黑头杜泊羊繁殖基地,中心拥有113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开展种羊饲养、剪毛消毒、检胚、手术、采精、输精、人工授精配种和胚胎移植工作,年生产肉羊胚胎4万枚,移植肉羊胚胎2万枚,生产冻精20万枚,生产良种肉用种羊1万只、育肥肉羊2万只,肉用人工授精配种6万只,为四子王旗杜蒙羊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发展羊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看到杜蒙羊广阔的发展前景,宝音那也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计划,他打算今后要积极在饲养技术、饲养方式和草场保护方面多下工夫,三年后,使现在基础母畜两年三产的概率由10%提高到50%,基础母畜生产双羔率由20%提高到80%,羔羊总量由400只发展到800只。同时,他计划科学利用草场,将现有的7800亩草场利用围栏分割成多个组块,每一时期利用一个组块的草场进行放牧,定期轮换,提高草场的利用率,减少羊群因踩踏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保证草场的生态恢复,并在草场地势较低的位置挖蓄水坑,为牧草生长储存水资源,提高牧草收成。(见习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