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路,一站站回溯,禁不住思绪纷纷。想与采访相关的事,想与新闻关联的人,而更多想到的,则是我工作于此的乌兰察布日报社和为《乌兰察布日报》穷经皓首、躬身耕耘的一代代报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许多过往像手机的截屏清晰划过脑际。
1958年8月1日,在这个寓意收获的金色日子里,《乌兰察布日报》的前身《乌盟报》在乌兰察布大地诞生了。从此,乌兰察布日报社的一代代报人,牢记党的重托,肩担道义,饱含真情,从策划到采访,从写稿到拍片,从审稿到组版,从校对到印刷,他们在躬身努力中,度过了一个个殚精竭虑的日夜;他们在无悔付出中,迎来了一个个油墨飘香的长天。
如今,由当初《乌盟报》发展而来的《乌兰察布日报》,已衍生出《乌兰察布晚报》;《乌兰察布日报》蒙文版也从无到有,日渐成熟;编辑记者从纸笔岁月跨入了电脑时代;铅字印刷已被激光照排取代;报纸随时可让“黑白”着上“色彩”。
更为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乌兰察布日报社的新媒体工作加速向前推进,已由开始的数字报、乌兰察布手机报、乌兰察布新闻网3个平台的工作,发展到目前的数字报、乌兰察布手机报、手机报新闻快讯、乌兰察布新闻网、乌兰察布日报新浪微博、乌兰察布日报腾讯微博、乌兰察布日报微信、乌兰察布晚报微信、乌兰察布新闻网微信、避暑之都·乌兰察布新华社客户端10个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同时还于2013年,开通了《乌兰察布蒙古语新闻网》。
这,是57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这,是57年来广大热心读者悉心呵护的结果;
这,更是57年来乌兰察布日报社一代代报人爱岗敬业、奋力拼搏的结果。
党报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推动者。作为助推乌兰察布跨越发展的鼓手与号角,《乌兰察布日报》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竭力推动着乌兰察布的发展。
从“念草牧经,兴畜牧业”到“进一退二还三”;从“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工业大盟和畜牧业强盟”到“打造两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从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到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合力推进“五城联创”、做好“三篇文章”,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乌兰察布每前进一步,都能听到《乌兰察布日报》的呐喊与鼓呼,更能看到乌兰察布日报社一代代报人的担当与付出,我们由衷地说:作为乌兰察布日报社报人中的一员,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人们常说,记者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记录者,然而站在历史的面前,记者终将也会被历史所记录。回想当年的自己,因为热爱文字,大学刚刚毕业便忍痛放弃了苦读四年的农学专业,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记者生涯。如今的自己,经过在乌兰察布日报社十余年的反复历练,对文字的热爱更加真挚,并一如既往想把这种“热爱”进行到底。其实,我只是乌兰察布日报社众多报人的一个缩影,此刻,回想一位位老报人的毕生付出,目睹一个个新同事的奔波身影,我真切地感悟到:报人的成长史与报纸的发展史永远密不可分,《乌兰察布日报》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如此心怀挚爱的报人,才有了成绩骄人的今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发展势头强劲的乌兰察布,已站在了跨越发展新的历史起点,追随着乌兰察布加速前行的脚步,《乌兰察布日报》也必将步入新的发展历程。可以预见,今后,乌兰察布日报社面对的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崭新日子,迎着每一个富有激情的挑战,热爱《乌兰察布日报》的所有报人,必将肩负使命,从头跨越,追逐新闻,一路向前。(首席记者 李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