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村镇镇,各有各的味道
平畴沃野叠翠铺金,村庄院落绿树掩映,房屋圈舍修葺一新,水泥道路平坦洁净……晚秋时节,走进杭锦后旗各乡镇村组,一幅幅诗画般的田园美景映入眼帘。
从2014年以来,杭锦后旗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按照“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文明兴村”的思路,计划3年完成115个行政村、1057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将其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丽新村。截至目前,该旗已经投资9.4亿元,实施了沙海镇南园村、头道桥镇民建村、二道桥镇庆隆村等103个行政村和408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近20万名农民。
“村里路修得光溜溜的,两边种满花草,院墙、羊圈盖得整整齐齐,现在的村庄真是大变样了!”双庙镇五丰村村民亢如平满脸幸福。五丰村去年新建了433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60平方米的村卫生院,并建起6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休闲广场,配套了10余套健身器材。今年,随着街巷硬化、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落地实施,五丰村彻底旧貌换新颜。不仅如此,村里还争取到了现代肉羊养殖项目,投资234万元新建100平方米高标准暖棚圈舍120座,并成立五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村党支部书记李发虎高兴地说:“村里环境整治好了,村民收入也有了保障。”
今年,杭锦后旗以黄团线、陕青线、312省道为主轴,集中推进沿线67个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向所有的中心村、自然村拓展延伸。把集中推进的村按照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要素分类排队,将村庄分为示范村、重点村两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新村。示范村以新建为主,按照“一拆、二清、三建、四种”四步曲进行规划,打造特色村庄,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化、亮化、文化活动广场、垃圾点、公厕等“便民要素”全覆盖;重点村本着“因地制宜、因需施治”的原则进行改造,突出在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上下功夫,注重保留乡村味道,多整理修缮,少大拆大建,留住了农家气息和田园风光。
为保障新农村有产业支撑,杭锦后旗采取农民自愿、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肉羊养殖、林果种植业和休闲观光等产业。同时,结合新建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开展了道德讲堂、“美丽乡村文明庭院”“最美家庭”“精巴媳妇”评选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文明。
截至目前,全旗调动各类机械车辆累计达29.23万辆次,清理各类垃圾共计365.1万吨,清理出空地4260亩;拆除危旧房6213套,拆除旧院墙24.8万米,拆除破旧棚圈59.4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554套,新建院墙16.64万米;硬化街巷219千米,路肩438千米。在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推进下,一个个村民富裕、村庄秀美、村风文明的幸福美丽新村正在杭锦后旗大地靓丽登场、全域绽放。(记者韩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