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农村基层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农村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矛盾纠纷,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矛盾纠纷如同江河中的一个个漩涡怪圈,消耗着人们的正能量,既阻碍经济发展,又损害社会和谐。如今在林西县五十家子镇,这一内耗怪圈已开始被打破,发展之路正在被打通。这一切,得益于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从基层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实施的一系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五十家子镇距县政府所在地林西镇75公里,全镇人口3.14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商业较为繁荣。然而,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尤其是农村基层干群矛盾比较突出。有的村在换届前就开始上访告状,直到下届换届选举仍不停息。鉴于这些现实,镇党委、政府对全镇16个村逐一进行问题剖析,将矛盾比较突出的8个村单独列出,最终将位于镇区及公路沿线经济较发达的五十家子、太平庄、轿顶山、西耳子、南沟门5个村列为“重点突破型”村,即重点以化解矛盾为主。另外位置比较偏僻经济落后的朝阳沟、东敖包、西边墙3个村确定为“引领发展型”村,即重点通过落实经济及民生发展项目,以逐步将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发展轨道上来。
被镇党委、政府确定为“重点突破型”的矛盾突出村,五十家子镇加大了问题解决力度,当选后的利益相关人主动找相关村民沟通并派出中间调解人进行调解,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
“这些年上访没少耽误工夫。今年镇里积极协调,多数问题都解决了,村干部也主动找我沟通。现在他们带领大家搞‘十个全覆盖’工程弄得挺好,我们也化解了私人恩怨。”过去4年来,五十家子村二组村民付海燕一直在上访,去年还去了一趟北京。10月26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自家被套厂弹棉花。她告诉记者,被套厂的生意还行,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块钱。
“去年全镇矛盾纠纷在县里挂名的有42件,今年推测换届选举后咋也得翻倍,没想到经过努力,只剩下了6件,而且都是涉法涉诉案件。”谈到今年镇里推行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效果,镇党委书记孟祥军认为,只要耐心把工作做细,锯响就有末儿。
朝阳沟村是镇里确定的“引领发展型”矛盾突出村之一。该村已连续两届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不是选不出村主任就是选不出村支书。由于上访矛盾集中,重点民生项目难以实施,该村十几年来没实施过任何发展项目,没有村部、没有设施农业、没有通村公路,有的自然村连移动信号都没有,是典型的发展滞后村。今年,镇里一方面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加大矛盾化解力度,一方面重点解决制约该村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通过协调项目加上群众投工投劳,使该村彻底修复了年久失修的灌溉渠首,解决了3个村民组的春汇、夏灌难题,每年可节省工时200余个,稳定灌溉面积4000余亩。目前,村里已经铺上了通村水泥路,村部及配套建设也已提上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增强了群众对乡村干部的信任和感情,也为该村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和民心基础。
东敖包村也是镇里确定的“引领发展型”矛盾突出村。2012年建成的村部和养殖小区就由于矛盾纠纷,一直无法投入使用。今年,镇里一方面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鼓励村干部利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与村民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主动加强沟通,拉近感情,一方面积极为该村协调并落实膜下滴灌项目3000亩,开了该村项目建设的先河。如今,该村3年来始终无法入驻的村部已经重新装修并投入使用,养殖小区也已重新确立承包关系,很快将投入经营。
今年以来,五十家子镇根据不同村情、区位及发展现状,对症下药,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谐,使全镇和谐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记者 陈明 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