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赞一个!内蒙古多伦县从“首都沙盆”变身生态屏障
内蒙古新闻网  15-11-19 09:27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过去沙中难找绿 今朝绿中难见沙——内蒙古多伦县从“首都沙盆”变身生态屏障

  随着国家京津风沙治理工程的启动,内蒙古多伦县近年来通过禁牧和飞播、封育、植树造林、禁伐等多措并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脱去昔日“首都沙盆”的帽子,成为“首都北京生态屏障”,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

  驱车在多伦县的道路上,可以看到一株株两米多高的樟子松整齐划一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在山坡上登高望去,大片大片的樟子松林映入眼帘。看着眼前的绿色,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让京津唐地区风沙肆虐的沙源地。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多伦县,距北京约180公里,是内蒙古离北京最近的旗县,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风水宝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天气干旱、过度放牧、垦荒等因素影响,多伦县的土地沙化非常严重。

  “这两棚沙地葡萄树今年头一次挂果就结了7000多斤,卖完一算收入5万多块,比种旱田强多了。”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兰淖尔镇胜利村,村民赵凤明聊起他家的葡萄树,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赵凤明说:“过去村子周围全是沙地,每年播种点庄稼,只能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混不够口粮。这几年,沙地上的草和树越来越多,生态条件好了,日子才有奔头。”不久前,他用卖葡萄赚的钱修缮了一下旧房,准备明年开农家乐。

  赵凤明家的新变化,只是近年来多伦县沙地生态改善惠及农牧民的一个缩影。

  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多伦县吹响了防沙治沙的号角。多伦县副县长杨建军说:“县里坚持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工投劳、社会化造林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种树,一手抓禁牧,飞播、封育、植树造林、禁伐等多措并举,到2010年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动沙丘已经基本固定。”

  为了实现生态建设提质增效,2011年多伦县又实施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至今已经投入14.6亿元,完成樟子松造林面积106万亩,通道景观绿化里程225公里。

  通过两轮大规模的生态建设,目前多伦县的林地面积已经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9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了31%。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的林草植被盖度已经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了85%以上。

  杨建军说:“过去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里,放眼望去一片黄,很难找到绿色。如今,沙地上长着成片成片的樟子松,夏季雨水一浇,草木葱茏,大部分沙地也被绿色遮挡住了,过去难觅踪迹的野鸡、兔子等野生动物也多了。”

  昔日的风沙源,如今已经成为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实现历史性变迁的多伦县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了全国治沙造林的典型。

  生态好,百业兴!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葡萄种植园建起来了,特色养殖业、生态旅游业、林副产品加工业……一项项富民产业,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难得机遇。

  “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农牧民创收的‘绿色银行’,2000年全县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去年已经增长到1万多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已经占到约40%。”多伦县绿化办副主任左鸿飞感慨地说。(记者 哈丽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不畏严寒砺精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