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巴林草原,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来到右旗的嘎查村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体现着时代气息的文化墙、平坦的水泥巷路和焕然一新的民居,不时还能看到三五名农牧民在砌院墙。
“我们是三家搭伙干,已经砌完60多米,再有3天剩下的100多米就能干完了。”正和几个村民搭伙砌院墙的宝日勿苏镇太平村二组村民荀明杰介绍说。他告诉记者,要不是前些天忙着打场,这点活儿早干完了。
离开荀明杰家,记者向村西走去,来到了二组村民孙景和家,只见4名村民也在忙活着砌墙。记者问:“这么冷的天咋还干啊?”孙景和说:“早干完早利索,政府白给砖不要钱,咱还不积极主动点儿,这好事上哪找去!”他告诉记者,为了拓宽和取直他家门前的村主路,这次他把院墙后撤了6米,猪圈都扒掉挪进了院里,没和村里要一分钱的补偿。
村党支部书记付学武告诉记者,从去年实施“十个全覆盖”到现在,全村仅砌院墙这部分群众投工投劳就达到50多万元。全村的粪堆、柴禾堆、垃圾堆也都是群众自己清理的。
在近一个星期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右旗农牧民参与“十个全覆盖”的热情普遍较高。究其原因,民风淳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旗委、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建设中来。派出驻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有关工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旗委向全旗9个苏木镇各派驻一名正科级后备干部任副书记,166个行政嘎查村场各派驻一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任第一副书记,主抓“十个全覆盖”推进、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工作。
在查干诺尔镇查干花村五组,尽管天很冷,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依然热火朝天。该村的院墙改造采取群众自筹30元/米的施工费、提供墙基石料和水的办法,村民先预交粗略的钱数,村里与改造户签订相关协议,多退少补。
“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先改造都争着要交钱,但马上要上冻了,再干就不结实了,只能干一户签一户了。”该镇妇联主席、包村工作队队长张晓华告诉记者,他和包村领导、副镇长杨向军常驻村里,主要负责把关建设规划、监工、入户解释发动。
注重活动引领,积极配合“十个全覆盖”工作的开展。从去年初开始,旗委宣传部、旗文明办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将建设推进情况纳入全旗“星级文明户”评选内容中。去年5月份,旗妇联还推出了“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两次,每次每村评选10户。目前,这些评选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为全旗顺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起到了较好的预热和引领作用。
记者在大板镇麻斯他拉嘎查采访时,就见到有的村民大门外钉着落款大板镇妇联的“五美庭院”的牌子,上面标明了“孝行美、庭院美、厨厕美、村庄美、致富美”。大板镇妇联主席张艳丽告诉记者,“美丽庭院”评选最初确定的是一年一次,但去年评选完后,有不少牧民群众到镇里找,问他家为啥没评上,还要和评上的比,没办法改成了一年两次。没评上的只能先做些解释工作,让他们好好干下次评。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和现实意义,为顺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营造有力的舆论环境。旗委宣传部、旗文明办还指导旗乌兰牧骑将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关的内容编创成好来宝等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走村入组为农牧民巡演,从思想深处坚定广大群众对“十个全覆盖”的期盼和支持,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到“十个全覆盖”建设中来。
“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动群众,一方面最大程度降低建设费用支出,力争用较少的资金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同时也结合右旗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推进计划和推进措施。”据旗委副书记郭殿明介绍,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仅为了消灭土房土墙,旗里就出台了“十项措施”,充分考虑到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户、低收入户,少于50户或人口少于100人的自然村,以及土房较多的自然村的特殊情况,基本是逐嘎查村、逐自然村、逐户地对墙、房、街进行测量统计,做到了村有整体规划、户有具体改造的方案。
目前,右旗正组织各苏木乡镇和相关单位抓紧编制《2016年全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为明年开春施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按计划到明年底,右旗将在166个行政嘎查村场中,建设精品嘎查村场62个,建设精品自然村53个,其余嘎查村场全部达标,同时对过去两年来完成的嘎查村场全部进行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