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中国梦不是“一国人民的梦”,它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友好往来国家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依相通,很多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追寻着他们的梦想和幸福。“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更是为外国友人在中国追梦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即日起本报开设“寻梦中国·我在内蒙古”专栏,报道他们在我区创业就业,追求梦想和幸福生活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梦是包容的梦、共享的梦。
典型的西方人面孔,说汉语时带着满满的呼和浩特口音,这就是大卫,呼和浩特新大陆语言培训学校的校长,一名澳大利亚人。
“21世纪属于中国。”11月19日,记者见到大卫时,大卫这句话留给人深刻印象。他说,这也是他选择到中国发展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呼和浩特,说起来挺有戏剧性,大卫的回答是:“呼和浩特选择了我。”
原来大卫当初想去中国的东北做生意,2010年3月,通过中介机构来中国时,目的地成了呼和浩特。就这样,大卫来到了呼和浩特,并应聘进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当了一名英语教师。
具有雅思考官资格的大卫教起英语得心应手。第一个月,班上的4名同学就主动找到他,希望大卫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堂之外学习英语。大卫答应了,他开始利用每个周日的时间让他们来到自己的住处,教他们学习英语。
“3个月过后,4个人就变成了12个人。我的房间不大,大家只好坐在地板上学。”大卫说。后来又变成了30个人,大卫的小屋不够用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合伙人,帮助他开了一家培训学校。
“一开始,学校就我一个人,我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员,还要自己搞卫生,每天6点就来到学校。”大卫回忆道,“快累死呀。”这句话一出口,记者就笑了,浓浓的呼和浩特味道。
大卫很享受这个拼搏的过程。现在,学校有了相当的规模,每年都要培训三四百名学生,有市场部门,也有外教部门,但是大卫说自己并不喜欢现在这种相对安逸的生活,“现在就知道6个月以后我要做什么,很无聊。”他说。
不甘无聊的大卫又有了新的目标,他想开设一个免费课程,教大家学习蒙语和英语。“我认为每一个内蒙古人至少都应该会说蒙古语、汉语和英语3种语言。学好英语可以认识更广阔的外面世界;而蒙古语是一种非常值得传承的文化,应该发扬光大,有更多的人会说。”大卫说,他自己就可以用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英语、汉语5种语言与人交流。
大卫还想在呼和浩特办一所国际学校,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学习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学费要很便宜,现在的国际学校学费太贵了。挣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想在呼和浩特做出一些事情,这样将来人们就可以记住我的名字。”大卫说。大卫还让朋友给自己取了个蒙古语名字,叫乌达木,“这个名字好,是宽广的意思,我很喜欢。”
不但有蒙古语名字,大卫还喜欢吃内蒙古的美食,“莜面、焖面、手把肉……”大卫掰着手指头数。他说,自己现在只要一离开内蒙古,哪怕是回澳大利亚,都会很想念呼和浩特。“我去过很多地方,感觉这里的人最好,非常热心,这里是我的家,而且这里还有我的事业和我的梦想。”大卫认真地说。(记者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