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民生初心 努力打造“十个全覆盖”标杆工程
9月份以来,我随自治区巡回观摩组,对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观摩。让人倍感震撼的是,工程实施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其速度之快,效果之好,群众满意程度之高让人惊叹。
一.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认识
走完几千公里的观摩路线,最直观的就是路路行车尘不扬,村村秀美百花香,户户民居皆顶瓦,街上明灯照画墙,曾是梦境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呈现在面前。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伟大实践。“十个全覆盖”工程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了城乡资源配置的单向流动困局,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自我发展创造了前提,是一场关于农村牧区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革命。
(二)“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行久致远的破题之举。“十个全覆盖”工程找准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换动力、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开了新的空间,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三)“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牧民跟上了现代化步伐。“十个全覆盖”工程在短期内通过协同高效推进和集中大规模建设投入,实现了系统性改造和质的提升。期间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提高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了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十个全覆盖”工程涵养和释放了乡村文明之美。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嘎查村处处洋溢着新气象,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科学健康的生活新方式、良好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培育形成。
(五)“十个全覆盖”是对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量。通过工程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组织指挥、发动群众的能力,推动形成了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的实践
嘎查村(场)街巷硬化工程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先导和基础,也是全区交通建设的第一号工程。我们加大投入,狠抓开工建设和质量进度。
(一)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我们以街巷硬化工程为抓手,协调各地合力攻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一是利用中央车购税投资补助解决我区部分街巷硬化资金。二是调整安排普通公路建设资金,争取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街巷硬化建设。三是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争取落实专项贷款用于街巷硬化建设。四是各盟市在自治区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安排资金用于街巷硬化建设。五是农牧民主动清理“五堆”,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六是通过项目招投标等措施,形成节余资金,全部用于扩面提质。
(二)因地制宜,扩面提质。我们坚持村里村外一块干,加强资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支持各地扩面提质、高标准覆盖。一是覆盖范围普遍扩大。采取资金预借、承诺补助、先干后补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金的杠杆作用,扩大建设规模。二是建设标准普遍提高。对建设标准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强制下限规定。各地在实践中纷纷按通村油路标准进行设计,大幅提高建设标准。三是高水平覆盖普遍铺开。要求各地把街巷硬化与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结合,高标准覆盖。
(三)创新思路,强化管理。一是狠抓工程质量。把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力量全面下压,严把关键关口,筑牢质量防线。二是加强直接检查。交通运输厅全年直接抽检项目不少于全区项目总数的30%;盟市交通运输局对本地项目100%直接检查;旗县交通运输局对本地所有项目进行两轮100%直接检查,建成项目100%进行质量鉴定。三是坚定依靠群众。编印《群众监督手册》,先后印刷30万册发到群众手中,教群众如何监督,形成了到处都是监督员的全民监督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和建议
(一)加大回头看力度。对完工项目全面开展回头看。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该整改的坚决整改、该重做的坚决重做,绝不迁就。
(二)着力巩固完善。对一些已实现低水平硬化而未纳入自治区规划和去年已完成街巷硬化但标准较低的嘎查村,根据各地积极性、配套能力特别是群众呼声,进一步追加投入,确保街巷硬化标准一致、惠民实在。
(三)继续扩面提质。力争2015年新增覆盖嘎查村3090个、建设规模12293公里,最终将覆盖全区农村牧区人口83%,其中行政嘎查村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四)狠抓监督管理。狠抓资金监管、质量监督和服务指导全覆盖,提高基层项目管理和施工水平。并督促各地及早建立街巷硬化工程养护长效机制,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建得起,而且管得好、用得住。
(作者为乌海市委书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原厅长 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