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随着城镇化步伐快速迈进,作为农民的儿女,刚刚进城还没有完全站稳脚,上要供养老人,下要抚养子弟,压力巨大。老人到底是靠子女还是靠自己?不少生活在农村的老人非常困惑。近年来,五原县不断加大对养老机构扶持力度,逐步营造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养老环境,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农民:希望调高养老金
家住胜丰镇新丰三组的杨秉富已年过六旬,老伴儿多年前做手术落下了后遗症,身体较差,一年四季药不离口。“生活主要来源就是种的十来亩地和养的十来只羊。”杨秉富说,“村里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能种地的自己从土里刨点食,种不动了的就看子女能不能帮补帮补。实在自己种不动了,子女又帮补不上的就不知道咋介呀。”
杨秉富儿子的生活今年有所好转,出钱帮老两口简单装修了近20年的老房子。“没有能力推到重盖,修一修也挺好。”杨秉富体恤儿子的不易,“娃娃们现在压力大,能自个儿刨闹娶了媳妇就很不错了。养儿防老……唉。”
现在,杨秉富老两口都已享受到了国家的社保政策,但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平时的日常开支靠儿子来贴补一部分。“现在政策好了,一个月能领个几十块钱社保,就是少了点,不够花。”杨秉富说,“希望以后国家能再多给发点,也能给娃娃们减轻点负担。”在杨秉富看来,他们年纪越来越大,对地里的农活越来越力不从心,辛苦一年也就是万数块钱的收入。子女们刚进城,生活状况也都一般,家庭负担都比较重。目前他们老两口居家养老没问题,但日后下不了地的时候,养老就成问题了。
养老机构:精心照料用心服务
与杨秉富老两口相比,塔尔湖镇五份桥的周敦和没有这样的忧虑。75岁高龄的周敦和在五原县夕阳红老年公寓生活已经5年了。老伴儿去世后,因为行动不便不能照顾自己,为了让儿女们安心,老人主动提出住老年公寓的想法。夕阳红老年公寓每年每人按照季节不同缴费也不同,每月1000多元的供养费用由三个子女共同分担。在老人看来,自己在这里不仅有其他老人的陪伴,而且吃、穿、生活起居都有专人照料,虽然花点钱,但是给自己的儿女省了心。
“来这的主要原因是想给娃娃们省省心。老伴儿没了以后,我自个儿连口饭也做不了,生活又没来源,在哪儿养老不是养?来老年公寓娃娃们也放心。到现在我已经来这5年多了,感觉挺好。”周敦和说。
夕阳红老年公寓像周敦和这样来自农村的院民有100余人,他们大多都因为年岁过大丧失了劳动能力,依靠儿女补给养老。
“年龄基本上在80岁左右,小一点能自理的也不来。都是子女没条件或者顾不上伺候,才送到这儿了。咱们这儿吃呀住呀、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子女们也放心。还有部分瘫痪老人不能自理的,图的就是这儿白天晚上都有人看护。”夕阳红老年公寓院长王秀梅说。
五原县夕阳红老年公寓自2011年开办以来,入驻院民最高达200多人。据负责人介绍,入驻夕阳红老年公寓的老人农民居多,流动性较大,大部分都没有生活来源,仅有1/3靠退休金养老。“有的人住的住的就回去了,主要是因为儿女家庭条件不太好,一到冬天就来了,一到春天该种地了又回去了。农民们就那么点收入,春天种地开销大,负担不起。这部分老人本不想回去,哭上鼻子回家的。”王秀梅说。
政府:“五保”“三无”人员也有温暖之家
目前,有条件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或者入住养老院。那么,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呢?2013年,五原县中心敬老院完工投入使用,专门解决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养老问题。目前,该中心有床位312张,有190余位老人在中心敬老院安享晚年。
几年来,五原县公办养老机构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了投入力度,改善了环境,同时整合了水、电、暖以及公共服务资源,使得全县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及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重点保障,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中心敬老院主要接受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条件是没有精神病、传染病。”五原中心敬老院院长马亮军说,“现在,我院还有六七十个床位,只要是‘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或者没有办法养老的人员都可以申请入住中心敬老院。”
据了解,五原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39335人,人口老龄化占13.55%。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中心敬老院、复兴互助幸福院、综合社会福利中心、福中园老年公寓、塔尔湖镇斯林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在城镇社区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有条件的村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全县现有养老福利床位122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1张。五原县政府正积极探索建立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日间照料制度,加大老年津贴等养老公共投入,扶持生活困难的高龄、失能、半失能居家老年人享受护理、照料服务,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短板,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特约记者 祁冬 通讯员 马丽霞 张志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