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让西地村民生活城市化
内蒙古新闻网  15-11-27 13:01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沿着209国道一直向南,在昭君博物院西侧有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村庄——西地村。走进这里,仿古的建筑,别具一格的长廊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就连户外体育设施都建得古香古色,叫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西地村新修了道路,新安了路灯,让这个古朴的村子又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韵味。

  “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把农村打造得这么漂亮,而且现在看病不用出村,孩子送幼儿园不用出村,危房都进行了改造,惠农政策真是做到老百姓心里头去了。”西地村党支部书记丁守荣深有感触地说。

  由于位于国道路边,又临近昭君博物院,西地村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大的起色,村里的农家乐也没有形成规模。而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西地村产业发展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郭排凤是西地村村民,和老伴儿在西地村经营着一家不大的农家乐,经营的四五年里,每到夏天有很多人来吃饭。“人多的时候,家里院里坐满了人,有时候没地方坐,游客来了吃不上饭又走了。”每每说起自家的农家乐,郭排凤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有着遗憾,村里单靠一两家农家乐根本形不成规模,而且资金不够,想扩大店面的愿望也无法得以实现。她希望村里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经营农家乐的行列中,形成集聚效应,这样在旺季就能满足客人吃上农家饭的需求,在淡季也会有慕名而来的客源。

  郭排凤的希望,西地村正在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逐渐变为现实。

  “现在农户开农家乐是农户自己经营、零散经营,将来要组织起来进行规模性经营、产业性经营。”西地村党支部书记丁守荣介绍说,现在村里还建了地窖和绿色加工车间,农民旺季没卖出去的蔬菜可以储存到窖里,冬天价格提高后还可以拿出来卖,这样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调节了市场。绿色加工车间则全部由古老的石磨加工面粉,同时还做一些绿色的醋、酱油、豆腐等,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迎合了市民希望吃到原汁原味传统农副产品的愿望。

  采访中,记者看到西地村正在建设3000平方米的产业化大楼,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解决村里人就业的同时,也让村里的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在距离产业化大楼不远处,还有一片科技局在西地村的试验大棚,这里正在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樱桃、草莓等新品种,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也可以选择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发展观光、采摘产业,与现有的农家乐共同形成集聚效应。

  (驻基层采访组记者海珍报道)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