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姜伯彦:铺就通往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铺就通往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姜伯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之本,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主题和价值追求。自治区党委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农牧区铺就了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彰显出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生动的现实意义。

  一.消除贫困、激活市场的科学之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惠民之路——“十个全覆盖”工程蕴涵的重大理论价值

  (一)发掘经济内生动力的利器。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深刻指出:“‘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这充分解决了小农小牧生产与农牧业现代化不相适应,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的关键问题和现实需求,充分释放了农牧区经济发展潜能,拉动农牧业、能源、文化、社保等产业事业协调发展。

  (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利器。“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围绕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展开的,致力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需要慎重权衡的平等和效率关系问题,弥补了“我们无法按市场效率生产出馅饼之后又完全平等地进行分享”之市场缺陷。

  (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利器。“繁荣过程自身就有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在城市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既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精准方法,更是共享发展成果的迫切呼唤,“三农三牧”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更新、农牧业经济结构得以战略性调整、农牧民综合生产能力得以全面提高,促进城乡在保持各自特点和优点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与统筹发展。

  (四)保障边疆长治久安的利器。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农牧业兴则百业兴,农牧业稳则全局稳。“十个全覆盖”充分保障农牧民群众从劳动者到消费者再到享有者的权利和权益,充分满足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依的愿望和需求,充分体现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建设家园、共筑中国梦的能力和毅力,为我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五)重塑农牧区人文精神的利器。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制约农牧区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塑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中国古代围绕“囤田”“盐铁”“义利”等现实问题“开仓放赈”“赈济灾民”,但人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十个全覆盖”秉承“以人为本”,实施理念、规划设计、项目统筹安排深入到农牧区群众文化属性、心理特质、风俗习惯中,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独特田园风光的新村新貌,是涵育乡风文明、重塑人文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发展之路,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繁荣之路——“十个全覆盖”工程彰显的生动现实意义

  (一)增强造血功能促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性鼓励和防护性保障,将生产、融资、流通融入农牧区产业,提升了农牧民生产能力和市场参与机会,从工程建设、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特色旅游等多渠道实现就业,将农牧民链接入市场,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能动性转换。

  (二)完善社会治理促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社会治理过程,强调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农牧民家庭等多元主体在工程建设中的参与、合作、分享与监督,在公开、法治和民主机制下实现资金、项目、资源与需求的有效对接。特别是治理过程凸显了“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魅力的农牧人家和嘎查村庄,达到了治理与文明同步、规矩与效率同行的良性循环,凝聚起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强大合力。

  (三)夯实干部队伍促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基层落实“四个全面”的重要抓手,是衡量各级领导班子是否意志坚定、贯彻有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干部作风和执行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密切联系群众、扎根基层服务的重要途径。各级基层党员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得以巩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群关系日渐融洽,对农牧区的“年终关怀”变为“终年关怀”。

  (四)回归青山绿水促发展。“绿色”是内蒙古的一张特色名片。生态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生态资本的可利用性,也是导致农牧区经济贫困和社会落后的原因。“十个全覆盖”在生态、人力、物质、社会各资本要素的良性互动过程中推进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为农牧区留住了乡愁乡韵、留住了民俗特色、留住了青山绿水。(作者为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