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风尚|坚守个人小文明 积攒城市大文明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2 12:29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一个举止文明,品格高尚的人更难。

  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呼和浩特市下大工夫,动用不少财力、物力和人力,整治城市不文明现象,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漂亮。通过上下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车辆乱停放、摊点乱摆、垃圾乱丢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少了。

  图片来源网络

  维护美好城市形象人人有责。但还是有少数人以种种借口,把城市街道和公共区域当成自家庭院,随意占用,摆摊设点等,脏了环境、乱了秩序,损了城市形象。

  文明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城市的整洁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而城市的文明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习惯的形成与改变都需要一定的过程。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因为赶时间,个别市民在红绿灯变换的那一刻,强行冲到马路中间,导致车辆通行被耽搁。此外,个别电动车图省事,直接逆向过马路,对路口的通行效率也造成了影响。一位大姐面对红灯熟视无睹,迫不及待地向马路对面冲去,在她的带领下,一些市民也开始效仿,浩浩荡荡地准备过马路。在交警和交通劝导员的劝阻下,大家才慢慢退回到“安全岛”上。

  如果每位市民都能从自己做起,文明做人、文明做事,不做城市形象的损害者,争当美好城市形象的维护者,个人小文明就能汇聚成我们城市的大文明。

  诚然,现实生活中,谁都面临生活的压力,但这并非不文明的借口和托词。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的美丽要靠我们大家来创建、来维护。

  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曾经有人在一本管理学的著作中提出一个有名的观点,细节决定成败。同样,对我们每个人来讲,一言一行的生活细节不但体现着个人的素质修养、文化背景,更折射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文明程度。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就是在这些生活细节上丢了分。比如出行时对交通信号灯视若不见、跨越护栏;比如开车时将废弃物随手扔出窗外;比如一些窗口行业服务人员吝啬的微笑;比如部分人有悖文明的“口头语”……把这些点点滴滴的不文明细节聚拢在一起,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出一身汗——这些小不文明,就能毁掉社会的大文明!

  中央文明办曾提出“四不”文明行动网络传播活动,即“走路不闯红灯、吃饭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对此笔者颇有感触。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换一个角度观察生活、审视自己或别人的言行往往可以有新的发现,那些我们习焉不察的“小毛病”其实早已影响到文明这个大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以文明礼仪为荣。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说脏话、乱扔垃圾、闯红灯、随意浪费、破坏公共设施……这些不文明的事情警示我们建设文明社会任重道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往往轻忽周围的小善、小恶,常常认为这些只是小事。我们常常看到有人随意闯红灯,认为等待绿灯太麻烦而不想为之;有些人觉得剩饭只是小事而不管不顾;有些人认为扔垃圾只是小事而随手乱扔;有些人认为网上说脏话是小事情而顺其自然。有些人认为为别人引路、随手关电脑关灯只是小事而不想为之;有些人认为给别人让座只是小事而不愿为之……结果,长此以往,这一件件的小事,却构成了一个整体,演变成了“大事”,造成社会整体文明欠缺,道德严重滑坡,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简单的“四不”是对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最基本的文明约束。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社会公民,只要坚守住了这些小文明底线,不着急,不显摆,不失态,不盲从,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一个遵守公共秩序的人、一个坚守社会公德的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美好。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要从多数人身上得以见证,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是从某些细节上折射出来的。什么是文明?说到底,文明就是将一些小事情做好、做细,文明体现在小事中,如果每人都能坚守小文明,便会为首府积攒大文明。

  其实,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积累和渐进,自然也会带动更多人的文明积累,从走路不闯红灯、吃饭不剩饭菜、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不断审视并校正自己的行为。因为在这些细节上的每一点改进,都会让首府朝着更加文明迈出一大步。(刘军)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