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玉泉区昭君路街道办事处后桃花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还未踏进文化活动室,就被一阵阵悠扬的胡琴演奏声所吸引。活动室里,集聚了十几名文艺爱好者,一场别开生面的《珍珠倒卷帘》引来不少村民前来围观,这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资料图
“我拉四胡已经30多年了,以前在自己家里拉,特别的不方便,有时候还怕吵了邻居,现在有了活动室,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拉了。”说这话的是后桃花村村民韩兰英,“我今年70岁了,一辈子就喜欢拉四胡。可是以前村子里老人们除了打麻将,就是玩扑克,这些活动我都不喜欢。这‘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实施后,村委会专门为我们建设、完善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刚开始时我们的团队只有六七个人,现在,剧团的队伍越来越大,已经发展到20多人了,现在很多周边村子的二人台爱好者还会来到我们剧团听戏、唱戏,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也很开心,没事儿了就聚在一起,说说唱唱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全是‘十个全覆盖’为我们办的实事、好事。”在文化室听戏的董瑞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听戏,以前村里没有唱戏的,想听戏还得专门去很远的外村去听,平时打工养家,也没时间专门去听,现在好了,每隔一天这里就有唱的,只要想听,一出门随时来。”董瑞说,冬天不忙了,只要听到文化室有乐器的声音,他就会来听上一会儿,有时候高兴还会上台唱上两句。董瑞说:“现在我们村民不仅生活好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不少,日子别提有多幸福了。”
资料图
在文化室里,今年83岁的王福贵正在挥毫泼墨,他告诉记者,“我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写毛笔字,我小时候就上了三年的小学,虽然上学的时间不长,但我非常喜欢书法,由于当时家里的情况不允许,也是断断续续地写写,再到后来,村里每年过春节时,村民的春联就由我负责,一来可以帮村民写,为村民省点钱,二来也可以借此机会过过写毛笔字的瘾,就这样为村民写春联一写就是二十多年。”王福贵笑了笑接着说,现在好了,有了文化室,他什么时候想写了就来写上几笔。
后桃花村驻村“第一书记”贾建宇告诉记者,自从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后桃花村实施以来,该村的文艺剧团有了正式的活动场地。后桃花村不仅有文化活动中心,还精心改造了村图书室。目前藏书共计2301册,涵盖农业科普、文学、少儿、艺术等12个大类30个小类,并配有专人管理,每天都有村民来图书室阅览或借阅各类图书,为村民开辟了精神文化活动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