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农民新牧民的故事】刘四四:开心农场的快乐农夫
 

  刘四四:开心农场的快乐农夫

刘四四打理大棚里的蔬菜。 本报记者 施佳丽 摄

  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保素村犹如被裹在一张白被子里,黄墙红瓦的新居也只是害羞地探出半个身子。踩着雪,沿着平坦的村道直走,一排排蔬菜大棚进入视线。

  见到刘四四,他正在给芹菜浇水。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大棚里却是一幅丰收美景:熟透了的西红柿像小灯笼一样挂在嫩绿且粗壮的藤蔓上,翠生生的黄瓜、绿油油的小白菜,20多种蔬菜被隔成一个个小方块。

  “这就是我们的开心农场。”刘四四笑着介绍道,“把大棚隔成一块块开心农场,租给城里人种菜,各家城市农场主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平时在城里上班,休息日或节假日下乡种菜、收菜,菜地的日常打理就交给我来做。”

  今年66岁的刘四四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种了一辈子菜。“以前种玉米,遇到收成好的时候1亩地能收入个1000来块钱。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搞这个开心农场,我1个月工资就有3000块,满足了!”说起变化,刘四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保素村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郊,古代这里就是有名的水浇地产粮区。远在清朝时期,保素村是公主府的粮食蔬菜专供地。现如今,蔬菜一天一个行情,技术性强,农民种植风险很大。去年,好多村民不得不放弃种植大棚出去打工。

  保素村驻村“第一书记”云森为了将村里的蔬菜大棚合理且充分利用,决定采取私人订制的方式,宣传吸引更多社会人群,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将大棚变为开心农场。“去年我们就开始经营这个开心农场了,一开始最伤脑筋的就是农场建成了却没有城里人来种。后来,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不断推进,村子变美了,也引来了城里人,让村民有了致富的机会。” 说起“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实惠,刘四四侃侃而谈:“党的政策好,‘十个全覆盖’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现在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还要咋呢?”(本报记者 施佳丽)

  记者手记:

  几年前,刘四四还是个土里刨食的农民,看着蔬菜行情不好,心里直犯愁。“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不仅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还为他打开了更宽敞的致富路,让他成了开心农场的快乐农夫。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