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兰察布市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8 15:04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乌兰察布的马铃薯品种好、产量高、效益大,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次来参加展洽会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乌兰察布籍’的企业,搭建起长久的合作关系。”今年在我市召开的中国薯都·乌兰察布马铃薯(国际)展洽会暨晋冀蒙陕十城市产品展销会上,陕西金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会上,我市优质的马铃薯资源及系列产品更是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各展台前围满了前来询问、对接的采购商。期间,共签订马铃薯及其产品销售协议89份,协议金额12.03亿元,数量75万吨。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中国薯都”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前的穷“山药蛋”变成了“金蛋蛋”,再次“扬眉吐气”,从一个侧面也展现出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的成效。

  围绕“绿色”,种养殖业基地逐步形成

  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大市,乌兰察布在发展现代农牧业上始终不遗余力。一个个喷灌圈,一片片滴灌田,一座座温室大棚,如在夏秋时节,当你走进如今的乌兰察布乡村大地,到处在描绘着现代农牧业的新画卷。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以打造绿色有机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生产、全国设施农业示范“三个种植业基地”和杜蒙种羊生产、生猪肉鸡养殖、皮张生产“三个养殖业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在乌兰察布成立;供应首都市场的“双百万亩”冷凉蔬菜生产基地扎实推进,北京市政府将乌兰察布确定为蔬菜和马铃薯应急储备基地;绿色有机蔬菜已全面进入北京各大超市,首都市场70%的马铃薯来自乌兰察布。

  绿色、有机、安全是乌兰察布农牧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金字招牌。“乌兰察布马铃薯”“察右中旗红胡萝卜”“四子王旗杜蒙羊肉”“水漩绿韵”蔬菜、“老马清真”肉食品、“卓资山熏鸡”等一批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认证,并在市场上受到区内外消费者逐渐认可。

  正是凭借着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乌兰察布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生产面积434万亩,产品192个,年产量396万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个。

  2013年9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乌兰察布农业示范园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乌兰察布跻身国家“一城两区百园”战略发展体系,现代农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目前,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7万亩,形成了察右中旗红胡萝卜、商都西芹、化德甘蓝和大白菜、兴和圆葱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喷灌圈、滴灌、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0多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地级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第一位。

  与此同时,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我市具备了年出栏生猪200万口和肉鸡3000万羽的生产能力,成为内蒙古双汇集团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和首都市场重要的肉食品供应基地。鹏程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生猪院士工作站”,种猪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知名的赛诺牧业,以优质种羊生产为主,与贵州、新疆等省区,与兴安盟、锡盟、呼市等盟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成为全国种养研发能力最强、技术最领先、生产规模最大、培育品种最优的龙头企业,得到了中科院旭日干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去年以来,在区市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赛诺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300多只顶级种羊,育种能力、种羊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打造“龙头”,引领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

  谈起乌兰察布,名气最大的要数马铃薯。多年来,通过扩规模、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马铃薯产业成为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构建起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微型薯生产、原种繁育到大田商品薯、加工薯种植、仓储、销售、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发展体系。作为薯业龙头企业的民丰薯业,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研发生产基地,公司的马铃薯基因库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基因库。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种植条件,不仅培育出民丰薯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也引起了不少国际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的关注。2014年,世界500强马铃薯产业的龙头老大——美国蓝威斯顿公司成功并购乌兰察布太美薯业公司,成立了康家食品集团蓝威斯顿太美薯业公司。

  这是该公司除美国本土和欧洲工厂外,在亚洲唯一一家工厂。目前,该公司具备年产5万吨法式薯条、5000吨马铃薯雪花全粉的加工能力。这一企业的引进,极大地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的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

  美国蓝威斯顿公司投资乌兰察布只是我市打造农牧业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还成功引进了北京大北农、河南雏鹰、天津保德、东达蒙古王等一批区内外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民丰薯业、嘉恒农科、赛诺科技、鹏程农科等一批农牧业本土龙头企业,组建了杜蒙肉羊、卓资山富民等一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促进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引擎”。

  目前,我市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18家,其中82家被各级政府认定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民丰薯业被评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鹏程养殖、赛诺羊业、嘉恒农科等25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引进,推动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连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按照习总书记在自治区调研工作时提出的“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连结机制”的要求,乌兰察布积极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结机制,覆盖了80%左右的农牧民,农牧民从产业化中获得的收益人均超过3000元。仅蓝威斯顿公司一家,就流转农民土地1.7万亩,农民来自土地流转收益每年达50多万元;每年吸纳2000多名农民在基地打工,农民劳务收入1400多万元;与农民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8500多万斤,可拉动农民增收6000万元。同时,加工厂还可以解决300多人就业。

  通过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企业投资农牧业的热情,农业综合投入大幅度增加,有效解决了“谁来投入”的问题。目前,全市组建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314个,带动农牧民35万多户,建成国家级示范社19家,自治区级示范社34家,市级示范社70家。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连结机制一旦建立,就会使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应,就会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企业获利,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