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土地整合和改造升级,建设优质高产农田,新建现代农业基地105万亩,总规模达到269万亩。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全市181万亩耕地、518万亩草牧场实现集约经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家禽獭兔水产、瓜果蔬菜、奶业“六大产业”,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集约化养殖园区大户1185处,标准化蔬菜瓜果基地3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农牧场,建成家庭农场654户、家庭牧场1170户。扶持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登记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90家,带动农户3万户。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6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1家,打造了蒙祥羊肉、大力神牛肉等众多名优品牌。
积极构建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壮大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巩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成38个基层农技服务推广站项目建设任务。成功建立农村牧区土地流转服务仲裁委员会,健全土地草牧场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进一步提升农牧业信息服务。逐步建立集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贯彻落实“三区”发展规划,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32万平方公里。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行禁休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执法;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每年落实补奖任务10068万亩。精心实施京津风沙源二期、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建设美丽鄂尔多斯,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左右。
市农牧业局局长白雪平:
“十二五”期间,是鄂尔多斯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市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农牧业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记者 周斌 贺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