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内蒙古大青山管理局包头分局局长郑瑾琛就“大青山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作了发布。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头境内所辖面积162.4万亩。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区类型属自然生态系统的森林生态类型。辖区有高等植物852种,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金雕、雪豹)、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如:斑羚、猎隼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蒙古扁桃),自治区Ⅱ级保护植物11种(如:脱皮榆、毛果灰榆等)。
郑瑾琛介绍,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青山生态水源工程、大青山生态功能修复治理工程、矿山清理整顿和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等重点工程和项目,总计投资100多亿元,目前,这些工程都已取得明显成效。
有效遏制
侵蚀破坏保护区现象
从2009年底开始,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违法矿山企业和非法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力度。2013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后,大青山管理局包头分局及各管理站依法加强巡护和管理,保护区林地被侵蚀破坏的状况得到进一步遏制。截至目前,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包头辖区内169家企业全部处于关停状态,其中取缔97家,清理整顿70家。
保护区成立后,初步调查区内有16万亩林地被矿山企业和当地居民破坏,其中重度破坏面积4900多亩。为了尽快恢复被破坏的自然资源,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启动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填埋、绿化等措施对矿坑和被破坏山体进行生态功能修复治理。目前,已完成大青山生态功能修复治理工程的预可研工作,并进行了部分矿坑的填埋试验;争取到900万元资金,对五当召管理站2500亩天然油松林和白桦林实施了紧急抚育管理;投入800万元,对保护区范围内6万亩中幼林进行了抚育管理;圆满完成了1万亩“三北”四期封山育林任务;对五当召管理站2200余株油松、山榆等古树进行GPS定位、建立了古树档案,实施了古树认定挂牌。
如今,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保护区林草植被大幅增加;一些远离山区的野生动物正在重新回到原来的栖息地。野兔、野鸡、狍子、青羊、黑鹳等野生动物在保护区频繁出现,有的甚至开始大量繁殖。
稳步推进
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按照总体规划,保护区近年来开始有序推进五当召、九峰山、马鞍山等生态旅游景区等一期重点建设项目。
为了使保护区既服务于地方,又实现森林资源的健康增长,要求旅游景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照规划开展旅游开发与建设。随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和休闲度假选择。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探索生态旅游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加大非公经济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大青山管理局包头分局积极协调生态旅游开发单位,为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和技术支持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到目前为止,先后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基础建设投资3040万元。五当召、九峰山、马鞍山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的道路、景区大门、步道、访问者中心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改进。
不断提高
现代化管理水平
随着植被的日益改善和增加,保护区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
为了加强防火工作,要求各管理站组建专业和半专业防火队伍,加强防火宣传、防火演练和防火巡查。每到防火期和关键防火日,全面动员、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此外,近年来保护区还修建防火道路30多公里,网围栏71公里;新建管护点3处,防火检查站1处,通过疏堵结合的多种措施,大大强化了防扑火能力,保护区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2011年底,保护区从国家林业局争取到数字化保护区建设项目,成为全国五个首批数字化保护区建设单位之一。该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在包头辖区实施,目前已争取到建设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前期本底调查,21台远红外数字监控相机布设,以及2座瞭望塔、部分机房基站的建设工作,防火监控指挥中心业已交付使用。
郑瑾琛介绍,下一步,大青山管理局包头分局将紧紧围绕“防火、禁牧、治矿、管树”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保护区生态恢复治理,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