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日报评论:靶向治疗,一个都不能落下
 

靶向治疗,一个都不能落下 

——二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牧区贫困问题。扶贫开发进入冲刺总攻阶段,路在何方?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再搞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只会是“手榴弹炸跳蚤”,费力不讨好。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一个不落地脱贫致富,做到靶向治疗、精准发力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着力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只有把扶贫对象搞清楚,把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人,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快建立符合实际的贫困期限、贫困户退出机制,扶贫开发才能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两年来,有力改善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面貌,促进了贫困农牧民收入增长。实践证明,抓“十个全覆盖”就是抓脱贫攻坚。80万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区和农牧交错地带,这些地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当务之急。强化“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扶贫脱贫工作导向,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把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解决掉,全区的贫困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各地贫困问题不尽相同,致贫原因也各有差异。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积极寻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此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子。加快破除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就能给贫困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推进脱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从根本上说要靠产业支撑,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脱贫的新路子。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条件,推进易地搬迁是一种有效的脱贫途径。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优先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编织好社会保障“安全网”,避免“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的现象,才能兜住贫困地区民生底线。

  如果到2020年,还有农牧民年均收入达不到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这样的小康很难说是全面的小康。时间紧迫,形势不等人。本轮脱贫攻坚战是不留“锅底”的战役,剩下的硬骨头能否顺利啃下,立下的军令状能否按时完成,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

  相关链接:

  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的手段攻坚拔寨——一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