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84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55%,城镇登记失业率3.77%,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值4.0%以内;农牧民转移就业766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20%;全市共建成创业园、孵化基地84家,入驻企业3816户,为3.5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今年12月,呼伦贝尔被自治区人社厅评为自治区级创业型城市。
2015年,呼伦贝尔深入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创新理念,强化措施,提升服务,就业创业工作成果显著,亮点纷呈。
翻开2015年工作簿可以看出,今年呼伦贝尔创业就业工作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实现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为“凤还巢”搭建一片“栖息地”
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市创业园为重要载体和平台,推动呼伦贝尔创业就业工程深入实施和创业型城市创建的总体要求。2015年是呼伦贝尔各创业园区建设步入快车道的一年,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年。目前,全市建设商贸、种养殖、综合等各具特色创业园、孵化基地84家,入驻企业3816户,为3.5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
创业园“孵化”什么?记者走近这些初闯商海的年轻人,从他们的创业故事中撷取一二,便可窥一斑。
戴着眼镜、身材魁梧、穿着休闲的杜新宇正在与员工研究一个新项目。南开大学毕业后在搜狐北京公司从实习生一路做到副总的他,放弃较高的收入和优厚的待遇,2011年毅然回到家乡海拉尔,创办了蓝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作为加速器企业入驻呼伦贝尔市创业园。
在北京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回乡创业、从零开始呢?杜新宇的答案是:乡情难却。
“公司一开始租了一间公寓,不仅空间太小,每年四五万元的房租也让我们吃不消。”一个偶然的机会,杜新宇得知市创业园正在招募入驻企业。“这对我来说是个绝好机会。”他说,之所以入驻园区,是因为这有温暖人心的好政策——创业贷款、租金减免、创业培训、组团考察、商机互联服务。用杜新宇的话说:“是创业园健全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周到的创业服务体系,让我的创业路走得更为踏实。”目前,蓝域科技在呼伦贝尔IT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业绩呈现良性增长。杜新宇正走在圆梦的路上。
在呼伦贝尔市,像杜新宇这样享受到创业政策甜头的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吸引着更多创业者走进创业园区,一展才华和激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归国留学生、鄂温克族青年创业者、创业园孵化器企业腾格里草业公司总经理诺日,在创业园扶持下,打造精英团队,联合多家牧区草业合作社,建立了草业联盟,改良草场保护生态,企业规模逐渐壮大。
下岗职工、蒙古族创业者孟金霞,创办巾帼家政服务公司,在自治区和市两级就业部门扶持下,建立起全市家政服务电子信息平台,已带动700多人就业,成为海拉尔区创业的佼佼者。
让“蓝领”捧起金饭碗
一年前,经过在月嫂育婴培训班学习,海区的马阿姨从一名失业人员成为“金牌月嫂”。“技不压身,我还得再学个证。”马阿姨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充满信心。据悉,像她这样有经验的“金牌月嫂”,月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
加强就业培训是稳定和促进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呼伦贝尔整合现有实训资源,推进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选择一批社会信誉好、办学条件好、培训能力强、专业设置合理、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院校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整体提升了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层次。
此外,针对市场需求、各旗市区地域不同、民族结构不同等特点,呼伦贝尔还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特色培训,积极创建培训品牌。新左旗“巴尔虎民族服饰与工艺品制作”、“扎兰屯焊工”和“额尔古纳民俗风情乡村游”等一批优秀培训品牌和劳务转移就业品牌初具规模,在区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巴尔虎民族服饰与工艺品制作》培训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填补了呼伦贝尔乃至全区无适用教材的空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宗俄式、蒙式传统餐饮培训特色鲜明,效果突出,为打造呼伦贝尔特色旅游品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今年1至11月,全市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1764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0624人。家庭服务企业人员培训1427人。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还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强化创业培训管理。认定创业培训机构15家,规范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教学环节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学员档案,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创业培训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今年培养了10名SYB教师,组织4名教师参加了创业培训师资提高班,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创业培训师资水平。今年1至11月,全市创业培训3513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614人,带动就业8632人。
为奋斗者提供暖心策
落实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深入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实施。
2015年,呼伦贝尔加强政策的完善和衔接,市政府出台了《呼伦贝尔市创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呼伦贝尔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创业就业的财政、税收、金融和社会保险等综合政策体系,有效推动创业就业工程的深入实施。
“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就业进社区”……2015年,呼伦贝尔紧紧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牧区劳动力这三类就业重点群体,全面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努力破解就业难题,推动他们就业创业。
今年,全市实现或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10010人,为1450名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就业援助月”活动,共入户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648户,登记认定未就业困难人员1154人,帮助实现就业783人;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7.67万人,转移技能培训6052人,家庭服务业培训1395人。
全市鼓励创业、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已经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股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呼伦贝尔大地上聚集、释放。(记者 袁丽娜 通讯员 杨爱群)